第一章 前言 | 第1-25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化学化工领域的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光催化简介 | 第14-19页 |
·光催化应用 | 第14-15页 |
·常用光催化剂 | 第15页 |
·光催化机理 | 第15-16页 |
·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因素及其活性提高的途径 | 第16-19页 |
·晶型种类 | 第16-17页 |
·晶粒大小 | 第17页 |
·有机物吸附 | 第17页 |
·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掺杂 | 第17-18页 |
·表面光敏化 | 第18页 |
·表面预处理 | 第18-19页 |
·贵金属沉积 | 第19页 |
·二元半导体复合 | 第19页 |
·现有有机污染物的氧化降解 | 第19-22页 |
·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发展 | 第19-20页 |
·有机污染物的氧化降解机理 | 第20页 |
·TiO2光催化反应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 第20-22页 |
·光催化太阳能反应器 | 第20-21页 |
·TiO2光催化剂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介孔TiO2简介 | 第22页 |
·TiO2光催化氧化应用研究 | 第22-23页 |
·TiO2悬浮体系光催化氧化 | 第22-23页 |
·TiO2固定相光催化氧化 | 第23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23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5-30页 |
·主要药品 | 第25页 |
·催化剂制备 | 第25-27页 |
·以不同方法经介孔前体制备TiO | 第225-26页 |
·经介孔前体制备硅(Si)改性TiO2 | 第26页 |
·经介孔前体制备稀土(RE)改性TiO2 | 第26页 |
·经介孔前体制备硅、稀土(Si、RE)同时改性TiO2 | 第26-27页 |
·经介孔前体制备表面光敏化TiO | 第27页 |
·模板剂脱除 | 第27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27-28页 |
·催化性能 | 第28-30页 |
·空白实验 | 第28页 |
·苯酚降解反应 | 第28页 |
·罗丹明B降解反应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0-69页 |
·经介孔前体制备未改性和改性后TiO2的结构表征 | 第30-57页 |
·以不同方法经介孔前体制备TiO2的结构表征 | 第30-36页 |
·长程结构 | 第30-33页 |
·骨架结构 | 第33页 |
·孔结构 | 第33-34页 |
·活性中心结构 | 第34-36页 |
·小结 | 第36页 |
·经介孔前体制备硅(Si)改性TiO2的结构表征 | 第36-42页 |
·长程结构 | 第36-38页 |
·骨架结构 | 第38页 |
·孔结构 | 第38-40页 |
·活性中心结构 | 第40-42页 |
·小结 | 第42页 |
·经介孔前体制备稀土(RE)改性TiO2的结构表征 | 第42-46页 |
·长程结构 | 第42-44页 |
·孔结构 | 第44-45页 |
·活性中心结构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页 |
·经介孔前体制备硅、稀土(Si,RE)同时改性TiO2的结构表征 | 第46-51页 |
·长程结构 | 第46-48页 |
·骨架结构 | 第48页 |
·孔结构 | 第48-50页 |
·活性中心结构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页 |
·经介孔前体制备表面光敏化TiO2的结构表征 | 第51-57页 |
·长程结构 | 第51-52页 |
·骨架结构 | 第52-53页 |
·孔结构 | 第53-55页 |
·活性中心结构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经介孔前体制备未改性和改性后TiO2的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57-69页 |
·以不同方法经介孔前体制备TiO2的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57-59页 |
·经介孔前体制备硅(Si)改性TiO2的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59-62页 |
·经介孔前体制备稀土(RE)改性TiO2的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62-65页 |
·经介孔前体制备硅、稀土(Si、RE)同时改性TiO2的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65-67页 |
·经介孔前体制备表面光敏化TiO2的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