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基于TMS570的CAN通信接口板设计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2页
1 引言第12-17页
   ·选题依据及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移国内ZPW2000A应用现状第13-15页
   ·本课题的目标和主要内容第15-17页
2 系统介绍第17-25页
   ·列控中心的系统结构第17-18页
   ·ZPW2000A轨道电路的系统结构第18-20页
     ·轨道电路的功能第18-19页
     ·轨道电路的系统构成第19页
     ·轨道电路设备功能介绍第19-20页
   ·列控中心与轨道电路接口规范第20-25页
     ·总线要求第20-21页
     ·线缆规格第21-22页
     ·通信交互规格第22页
     ·通信时序及数据流第22-23页
     ·通信时序第23-25页
3 本设计的芯片选型与介绍第25-39页
   ·TMS570双核浮点安全芯片介绍第25-32页
     ·ESM模块第27页
     ·DMA模块第27页
     ·HET-TU模块第27页
     ·VIM模块第27-28页
     ·Debug Scan Chains模块第28页
     ·CCM模块第28-29页
     ·LPM模块第29-30页
     ·Voltage Monitor模块第30页
     ·CRC模块第30页
     ·CPU Self Test Controller模块第30页
     ·PBIST模块第30-32页
     ·RAM的防护第32页
     ·DMM模块第32页
     ·寄存器特性第32页
   ·以太网芯片W5300介绍第32-36页
   ·CAN控制器MCP2510芯片介绍第36-39页
     ·MCP2510接口信号第37页
     ·SPI接口第37-38页
     ·收发操作第38页
     ·中断管理第38页
     ·错误检测第38-39页
4 系统的原理与设计第39-51页
   ·控制器局域网CAN第39-42页
     ·CAN的数据帧结构第40-41页
     ·CAN总线的通信机制第41-42页
   ·以太网Ethernet第42-49页
     ·以太网网络模型第43-44页
     ·以太网接口及工作原理第44页
     ·以太网帧结构第44-45页
     ·TCP/IP协议第45-49页
     ·TCP/IP数据封装格式第49页
   ·通信接口板的模型和协议转换思路第49-51页
     ·通信接口板的网络模型第49-50页
     ·协议转换的基本思想第50-51页
5 通讯接口板的软硬件设计介绍第51-63页
   ·电源电路及复位电路的设计第51-52页
   ·CAN模块接口电路设计第52-54页
   ·以太网总线接口电路设计第54-56页
   ·CAN接口程序设计第56-57页
   ·以太网接口程序设计第57-58页
   ·UDP和CAN数据包之间的转换第58-63页
6 通信接口板的调试第63-68页
   ·底层驱动结构第63-64页
     ·以太网接口第63页
     ·CAN接口第63页
     ·其它函数第63-64页
   ·CAN通信测试问题及简要分析第64-66页
     ·双口顺序收发测试第64-65页
     ·双口同时收发测试第65页
     ·2TO1连接测试第65-66页
   ·测试结果第66-67页
   ·测试总结分析第67页
   ·解决方案第67-68页
7 结论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作者简历第71-73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移动云服务的智能监控信息平台
下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ECC的密钥管理协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