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云服务的智能监控信息平台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论文研究内容与国内外现状 | 第12-15页 |
·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 | 第12-14页 |
·智能监控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论文的特色性工作与文章组织安排 | 第16-18页 |
2 移动云服务概念、特点与关键技术 | 第18-27页 |
·移动云服务的基本概念 | 第18页 |
·移动云计算信息服务模式 | 第18-20页 |
·云计算服务模式 | 第18-19页 |
·移动云服务模式 | 第19-20页 |
·移动云服务系统特点 | 第20-22页 |
·高性能计算能力 | 第20-21页 |
·动态可扩展 | 第21页 |
·低终端需求 | 第21页 |
·移动便捷性 | 第21-22页 |
·业务丰富性 | 第22页 |
·低人工参与度 | 第22页 |
·移动云服务关键技术 | 第22-26页 |
·无线网络接入技术 | 第23页 |
·WEB2.0 | 第23-24页 |
·HTML 5 | 第24-25页 |
·.NET技术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基于移动云服务的智能监控 | 第27-40页 |
·视频监控即服务(VSaaS) | 第27-29页 |
·VSaaS与传统监控的区别 | 第27页 |
·VSaaS信息服务体系 | 第27-29页 |
·智能监控服务图像基础 | 第29-31页 |
·视频图像的定义 | 第29-30页 |
·视频图像的特点 | 第30-31页 |
·计算机视觉与智能监控 | 第31页 |
·图像内容服务相关技术 | 第31页 |
·目标检测算法 | 第31-33页 |
·背景差分法 | 第31-32页 |
·帧差分法 | 第32页 |
·模板匹配 | 第32-33页 |
·人体检测 | 第33-39页 |
·颜色空间 | 第34-36页 |
·人脸肤色模型 | 第36-37页 |
·人脸区域分割 | 第37-38页 |
·形态学处理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基于移动云服务的智能监控信息系统设计 | 第40-57页 |
·系统应用背景与需求分析 | 第40-41页 |
·系统整体结构 | 第41-42页 |
·系统硬件组成 | 第42-44页 |
·视频监控采集系统 | 第42-43页 |
·云台控制系统 | 第43-44页 |
·感应器采集系统 | 第44页 |
·系统软件实现 | 第44-49页 |
·服务器功能模块划分 | 第44-45页 |
·数据采集模块 | 第45-47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47-48页 |
·内容服务模块 | 第48-49页 |
·信息发布 | 第49-53页 |
·WEB服务模块 | 第49-50页 |
·手机终端访问 | 第50-51页 |
·邮件通知服务 | 第51-52页 |
·社交化应用信息发布 | 第52-53页 |
·移动云服务模式应用案例 | 第53-56页 |
·用户参与的交互式服务 | 第53-54页 |
·无用户参与的系统主动式服务 | 第54-55页 |
·关联信息的智能预测服务模式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57-58页 |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作者简历 | 第61-6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