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9页 |
1.1 研究电力线通信的目的及意义 | 第8-10页 |
1.2 几种接入技术的比较 | 第10-13页 |
1.3 国内外PLC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 第13-16页 |
1.3.1 国外PLC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内PLC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 第15-16页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2章 电力线信道分析及模型 | 第19-29页 |
2.1 信道特性 | 第19-25页 |
2.1.1 噪声特性 | 第20-21页 |
2.1.2 衰减特性 | 第21-22页 |
2.1.3 阻抗特性 | 第22-23页 |
2.1.4 多径传输特性 | 第23-25页 |
2.2 通信模型 | 第25-26页 |
2.2.1 信道模型 | 第25-26页 |
2.2.2 传输函数模型 | 第26页 |
2.3 信道传输容量 | 第26-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OFDM调制技术概述 | 第29-42页 |
3.1 OFDM技术基本原理 | 第29-33页 |
3.1.1 OFDM技术的主要思想和原理框图 | 第29-31页 |
3.1.2 OFDM信号的数学表示式 | 第31-32页 |
3.1.3 OFDM技术的优缺点 | 第32-33页 |
3.2 实现OFDM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33-38页 |
3.2.1 减小功率峰均值比算法 | 第34-35页 |
3.2.2 同步算法 | 第35-38页 |
3.3 美国Intellon公司的OFDM技术 | 第38-39页 |
3.4 HomePlug1.0介绍 | 第39-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电力线调制解调器的硬件设计 | 第42-53页 |
4.1 设计分析 | 第42-43页 |
4.2 电力线收发芯片IN751X1特性与外围电路 | 第43-45页 |
4.3 功率放大与增益控制 | 第45页 |
4.4 以太网接口电路设计 | 第45-48页 |
4.5 滤波电路的设计 | 第48-50页 |
4.6 耦合电路的设计 | 第50-52页 |
4.6.1 耦合方式的比较和评价 | 第50-51页 |
4.6.2 本文电力线调制解调器采用的耦合方式 | 第51-5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电力线调制解调器的软件设计 | 第53-61页 |
5.1 INT51X1初始化 | 第54页 |
5.2 网络配置流程 | 第54-56页 |
5.3 加密算法 | 第56-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实验 | 第61-6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