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 第1-14页 |
·荒漠化的定义及其成因 | 第8-9页 |
·我国荒漠化的现状 | 第9页 |
·保水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保水剂的作用机制 | 第11-13页 |
·保水剂的发展前景 | 第13-14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4-21页 |
·保水剂的研制 | 第14-16页 |
·实验材料 | 第14页 |
·方法 | 第14-16页 |
·材料处理 | 第14页 |
·微生物对植物纤维素及微晶纤维素降解率的测定 | 第14-15页 |
·温度对纤维素降解率影响的测定 | 第15页 |
·含水率对纤维素降解率影响的测定 | 第15页 |
·微生物用量对纤维素降解率影响的测定 | 第15-16页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16页 |
·降解产物的测定 | 第16页 |
·生物活性保水剂的筛选 | 第16页 |
·保水剂在荒漠化土壤中的应用 | 第16-19页 |
·实验材料 | 第16页 |
·实验方法 | 第16-19页 |
·材料处理 | 第16-17页 |
·土壤最大持水量的测定 | 第17页 |
·土壤蒸发速率的测定 | 第17页 |
·土壤比重、容量和孔隙度的测定 | 第17页 |
·土壤中微生物相对密度的测定 | 第17-18页 |
·土壤中过氧化物酶的测定 | 第18页 |
·早熟禾生物量(干物质重)的测定 | 第18页 |
·早熟禾苗高、地下主根长的测定 | 第18页 |
·早熟禾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18-19页 |
·生物保水剂对草钙土、白浆土、盐碱土土壤PH值的测定 | 第19页 |
·生物活性保水剂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的测定 | 第19页 |
·保水剂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 第19-21页 |
·实验地概况 | 第1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材料 | 第19-20页 |
·方法 | 第20-2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44页 |
·生物活性保水剂的筛选 | 第21-25页 |
·微生物种类对植物纤维素、微晶纤维素降解程度的影响 | 第21页 |
·温度对纤维素降解率的影响 | 第21-22页 |
·含水率对纤维素降解率的影响 | 第22页 |
·微生物用量对纤维素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22-23页 |
·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23-24页 |
·生物活性保水剂的筛选 | 第24页 |
·降解产物的分析 | 第24-25页 |
·保水剂对荒漠化土壤改良效果的分析 | 第25-32页 |
·纤维素降解工程菌保水剂对土壤最大持水量的影响 | 第25页 |
·纤维素降解工程菌保水剂对土壤蒸发速度的影响 | 第25-26页 |
·纤维素降解工程菌保水剂对土壤比重、容重和孔隙度的影响 | 第26-28页 |
·保水剂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第28页 |
·保水剂对土壤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保水剂对植物生物量(干物质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不同用量的保水剂对植物苗高、地下主根长的影响 | 第30页 |
·保水剂对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保水剂对土壤PH值的影响 | 第31页 |
·生物活性保水剂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的影响 | 第31-32页 |
·保水剂对日本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 第32-44页 |
·不同处理方法对日本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 第32-33页 |
·不同类型的保水剂对日本落叶松苗木生物生产力的影响 | 第33-36页 |
·生物活性保水剂不同配比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 第36-37页 |
·营养型保水剂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 第37-39页 |
·RJ营养激素型保水剂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 第39-41页 |
·生物活性保水剂与RJ营养激素型保水剂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 第41-44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有关生物活性保水剂的筛选分析 | 第44页 |
·保水剂对荒漠化土壤影响效果的分析 | 第44-45页 |
·保水剂对日本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分析 | 第45页 |
·建议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