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前言 | 第7-20页 |
第一章 平等体验:从概念到实践--教学实践作为一个重要而独特的平等领域 | 第20-51页 |
一、 平等体验:概念和过程的阐释 | 第20-30页 |
(一) 体验:个体的存在方式 | 第20-24页 |
(二) 平等体验:在经历平等中生成和存留 | 第24-30页 |
二、 平等体验研究的人本主义取向 | 第30-35页 |
(一) 体验研究:一种个体化、情境化的取向 | 第30-32页 |
(二) 平等体验研究:人本主义的平等视角 | 第32-35页 |
三、 教学实践在实现平等方面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第35-45页 |
(一) 问题的存在及其独特性 | 第36-41页 |
(二) 教学在实现平等方面的张力 | 第41-45页 |
四、 当前课堂上的平等困境和归因分析 | 第45-51页 |
(一) 现象描述 | 第46-47页 |
(二) 归因分析 | 第47-51页 |
第二章 平等体验与自尊 | 第51-80页 |
一、 病态自尊与不平等的教学 | 第51-57页 |
(一) 教学实践中几种病态自尊的显现 | 第52-54页 |
(二) 病态自尊的教育性根源 | 第54-57页 |
二、 尊重和自尊:平等教育的起点和目标 | 第57-63页 |
(一) 自尊在平等教育中的基础性 | 第57-60页 |
(二) 平等体验指向健康的自尊 | 第60-63页 |
三、 平等体验/自尊形成的教育要素和机制 | 第63-80页 |
(一) 个性化发展:平等体验的内在支持 | 第64-71页 |
(二) 支持性的人际互动:平等体验生成的外部条件 | 第71-80页 |
第三章 教学共同体与平等 | 第80-113页 |
一、 把班级建设成一个民主、平等的共同体 | 第80-90页 |
(一) 共同体:平等与共生的存在 | 第81-85页 |
(二) 班级:现实的精神共同体 | 第85-87页 |
(三) 对抗与和谐:班级共同体的建构 | 第87-90页 |
二、 动态的平等者:共同体中的教师角色 | 第90-96页 |
(一) 与学生平等的交往者 | 第91-93页 |
(二) 自由与控制之间的变动者 | 第93-95页 |
(三) 平等的“超越者”和“供应者” | 第95-96页 |
三、 平等对待:美德和智慧的契合 | 第96-113页 |
(一) 平等者的复合平等原则 | 第96-102页 |
(二) 平等的美德在智慧中显现 | 第102-113页 |
第四章 共同体的建构与儿童的合作 | 第113-142页 |
一、 建构合作关系的“儿童场” | 第114-124页 |
(一) 交往与合作:儿童必要的课程 | 第114-116页 |
(二) 日常行为文化:儿童精神生活的基础 | 第116-120页 |
(三) 在群体活动中接纳与融入 | 第120-124页 |
二、 以合作促进认同:合作学习的策略 | 第124-142页 |
(一) 合作学习的类型及其特征 | 第125-127页 |
(二) 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一般要素 | 第127-134页 |
(三) 合作学习的功能及其原理 | 第134-138页 |
(四) 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 第138-142页 |
第五章 教学的对话性:走进学生的生命世界 | 第142-159页 |
一、 体验与体验相通:教师与自己的学习者的经历对话 | 第142-146页 |
(一) 学习者的经历能够帮助教师走进学生最深刻的体验 | 第142-145页 |
(二) 让教师自身的体验成为专业成长的脚手架 | 第145-146页 |
二、 目的与结果相对照:与自己的实践对话 | 第146-151页 |
(一) 对话让意图和结果更加一致 | 第147-148页 |
(二) 有效交流和反思的途径 | 第148-151页 |
三、 经验与经验呼应:与其他教学实践者对话 | 第151-159页 |
(一) 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在话语中被呈现 | 第152-155页 |
(二) 走进“田野”,亲历学生的生活 | 第155-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