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特质观的发展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8-16页 |
·特质概念 | 第8-9页 |
·特质概念的界定 | 第8页 |
·特质概念的有效性 | 第8-9页 |
·对行为预测性的启示 | 第9页 |
·特质观 | 第9-11页 |
·中国古人的特质观 | 第9-11页 |
·现代研究的特质观 | 第11页 |
·研究儿童的特质观发展的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儿童的特质观发展的实践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儿童的特质观发展的理论意义 | 第13页 |
·儿童特质观的发展研究 | 第13-16页 |
·已有研究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 | 第16页 |
2 被试与材料 | 第16-17页 |
·被试 | 第16-17页 |
·材料 | 第17页 |
3 研究设计、结果与分析 | 第17-53页 |
·研究1:儿童的特质词汇调查 | 第17-22页 |
·研究设计 | 第17-18页 |
·结果 | 第18-22页 |
·研究2:对特质词的理解 | 第22-28页 |
·研究设计 | 第22-24页 |
·结果 | 第24-27页 |
·分析: | 第27-28页 |
·研究3:对特质的信念 | 第28-53页 |
·对消极特质的信念 | 第29-34页 |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结果 | 第30-32页 |
·分析: | 第32-34页 |
·对积极特质的信念 | 第34-37页 |
·研究方法 | 第34页 |
·结果 | 第34-36页 |
·分析 | 第36-37页 |
·特质类型间的差异检验 | 第37-40页 |
·原因分析 | 第40-47页 |
·对消极特质的信念之原因分析 | 第40-43页 |
·对积极特质的信念之原因分析 | 第43-47页 |
·对特质可控制性的信念 | 第47-53页 |
·研究方法 | 第47-48页 |
·特质可控制与否 | 第48-49页 |
·特质可控制的程度 | 第49-53页 |
4 讨论 | 第53-64页 |
·对研究1的讨论 | 第53-54页 |
·对研究2的讨论 | 第54页 |
·对研究3的讨论 | 第54-58页 |
·对部分(1)的讨论 | 第54-55页 |
·对部分(2)的讨论 | 第55页 |
·对特质类型的讨论 | 第55-56页 |
·对原因解释的分析 | 第56-57页 |
·对部分(3)的讨论 | 第57-58页 |
·其他相关讨论 | 第58-64页 |
·儿童乐观的来源 | 第58-59页 |
·特质观对学习动机的意义 | 第59-61页 |
·将来的研究 | 第61-64页 |
5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 | 第67-82页 |
附录1 研究1:调查儿童的特质词汇 | 第67页 |
附录2 研究2:儿童对特质词的理解 | 第67-68页 |
附录3 研究3:儿童对特质的信念 | 第68-77页 |
附录4 记录纸 | 第77-79页 |
附录5 配图样例 | 第79-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