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精神病学论文--儿童精神病论文

太田阶段法在孤独症儿童认知发展评估中的适用性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问题的提出第9-11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研究目的第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理论意义第10页
     ·实践意义第10-11页
第2章 孤独症研究现状第11-17页
   ·孤独症的命名由来及表现第11-12页
   ·孤独症的患病率第12-13页
   ·孤独症的病因探讨第13-14页
   ·孤独症的早期诊断与干预第14-17页
     ·早期诊断标准和诊断工具第14-15页
     ·我国孤独症儿童早期诊断的现状第15-16页
     ·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第16-17页
第3章 太田阶段法的引介与解读第17-20页
   ·太田阶段法的引介过程第17页
     ·结缘太田阶段法第17页
     ·试用太田阶段法第17页
   ·太田阶段法解读第17-18页
     ·太田阶段法的研发背景第17-18页
     ·太田阶段法的理论依据第18页
     ·太田阶段符号表象机能的发展阶段第18页
   ·太田阶段法的效度与信度第18-20页
第4章 研究方法第20-23页
   ·研究对象第20页
   ·研究方法第20-23页
     ·研究工具及材料第20页
     ·言语解读测验的内容及实施方法第20-21页
     ·言语解读测验的计分及太田阶段划分标准第21-23页
第5章 太田阶段法对中国孤独症儿童的适用性分析第23-27页
   ·信度检验第23-24页
     ·符合率检验第23页
     ·Kappa 系数检验第23页
     ·肯德尔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第23-24页
   ·效度检验第24-26页
     ·两类儿童太田阶段的年龄差异检验第24-25页
     ·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太田认知发展阶段的差异对比第25页
     ·效标效度检验第25-26页
   ·项目分析第26-27页
第6章 讨论第27-31页
   ·太田阶段法对孤独症障碍本质的认识第27-28页
     ·太田阶段法与孤独症核心障碍的联系第27页
     ·太田阶段对孤独症儿童障碍表现的诠释第27-28页
   ·LDT-R 测验工具的评价第28-30页
     ·LDT-R 是评估孤独症儿童认知发展水平有效工具第28-29页
     ·LDT-R 测验的优势分析第29-30页
   ·LDT-R 测验的实施及阶段划分的注意事项第30页
   ·本研究的不足第30-31页
第7章 结论第31-32页
   ·LDT-R 是评估孤独症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有效工具第31页
   ·太田阶段能准确地反映孤独症儿童认知发展的差异性第31页
   ·太田阶段划分及其测试工具(LDT-R)具有明显的优势第31-32页
注释第32-35页
参考文献第35-37页
附录 1第37-39页
致谢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9-18岁孤独症学生执行功能特点研究
下一篇:Caveolin-1特异性siRNA对乳腺上皮细胞雌激素受体α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