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诊断学论文--实验室诊断论文--微生物学检验论文

葡萄糖对水源性肠球菌抗生素耐药形成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符号说明第13-14页
引言第14-23页
 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2 肠球菌简介第15-21页
   ·分类第15页
   ·生物学特性第15-16页
   ·肠球菌耐药的特点和现状第16-17页
     ·肠球菌耐药的特点第16页
     ·肠球菌的临床感染现状第16页
     ·当前肠球菌耐药情况第16-17页
   ·肠球菌耐药的机制第17-21页
     ·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第17-18页
     ·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第18页
     ·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第18页
     ·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第18-19页
     ·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第19页
     ·对糖肽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第19-20页
     ·肠球菌多重耐药机制第20-21页
       ·多重耐药泵第20-21页
       ·细菌生物膜第21页
 3 环境细菌耐药性研究方法第21页
 4 本论文研究内容第21-22页
 5 本研究的意义第22-23页
第一部分 葡萄糖对肠球菌的耐药表型产生的影响第23-41页
 1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23-27页
   ·试验材料第23-24页
     ·模型生态系统材料第23页
     ·药品与试剂第23-24页
       ·抗生素标准品第23页
       ·培养基第23页
       ·葡萄糖第23-24页
       ·常用试剂第24页
     ·肠球菌标准菌株第24页
   ·方法第24-27页
     ·建立模型生态系统第24页
     ·模型生态系统的处理第24页
     ·样本的采集第24-25页
     ·分离和纯化、鉴定以及菌株的保存第25页
       ·肠球菌分离和纯化第25页
       ·肠球菌的鉴定第25页
       ·肠球菌纯菌株的保存第25页
     ·测定肠球菌对 CIP 等 6 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第25-27页
       ·菌株第25-26页
       ·药敏试验第26页
       ·药敏试验结果的判定第26-27页
     ·统计学处理第27页
 2 试验结果的分析第27-35页
   ·模型生态系统外观的变化第27页
   ·模型生态系统中水环境的溶氧、pH、温度变化第27-28页
   ·添加不同剂量葡萄糖对肠球菌分离率的影响第28-29页
   ·添加不同剂量葡萄糖对肠球菌对 6 种抗生素耐药性的影响第29-35页
     ·不同剂量的葡萄糖对肠球菌环丙沙星耐药形成的影响第29-30页
     ·不同剂量的葡萄糖对肠球菌红霉素耐药形成的影响第30-31页
     ·不同剂量的葡萄糖对肠球菌土霉素耐药形成的影响第31-33页
     ·不同剂量的葡萄糖对肠球菌氯霉素耐药形成的影响第33-34页
     ·不同剂量的葡萄糖对肠球菌氨苄西林耐药形成的影响第34-35页
     ·不同剂量的葡萄糖对肠球菌万古霉素耐药形成的影响第35页
   ·葡萄糖对肠球菌耐药水平造成的影响第35页
 3 讨论第35-41页
   ·试验用模型生态系统的建立第35-36页
   ·肠球菌的鉴定第36页
   ·肠球菌的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第36页
   ·试验过程中模型生态系统外观的变化第36-37页
   ·葡萄糖不同的添加剂量对肠球菌分离率的影响第37-38页
   ·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肠球菌抗生素耐药产生的影响第38-41页
第二章 葡萄糖引发水源性肠球菌对红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机理的初步探讨第41-49页
 1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第41-43页
   ·试验材料第41页
     ·试验样品的来源第41页
     ·PCR 引物第41页
   ·耐药基因的检测第41-43页
     ·肠球菌模板 DNA 的制备第41-42页
     ·PCR 反应第42页
     ·TBE 缓冲液和琼脂糖凝胶的配制第42-43页
     ·扩增产物的检测第43页
     ·gyrA 基因的序列测定第4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3-46页
   ·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第43-46页
     ·红霉素耐药相关基因检测结果第43-44页
     ·gyrA 基因检测结果第44-45页
     ·肠球菌 Esp 基因的检测结果第45-46页
 3 讨论第46-49页
   ·红霉素耐药基因检测结果第46-47页
   ·肠球菌产生环丙沙星耐药机制的探讨第47-49页
全文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6页
致谢第56-57页
附录1第57-58页
附录2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福建锈毛莓抗炎保肝的药效机制研究
下一篇: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发展权保障问题研究--以福州、泉州、南平三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