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观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大学生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一、大学生择业观的内涵解读 | 第11-17页 |
| (一) 概念的界定 | 第11-14页 |
| (二) 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 | 第14-15页 |
| (三) 大学生择业观的作用 | 第15-17页 |
| 二、河南省大学生择业观调查 | 第17-47页 |
| (一) 调查研究过程 | 第17-20页 |
| 1. 大学生择业观的基本假设 | 第17页 |
| 2. 调查的实施 | 第17-18页 |
| 3. 正式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第18-20页 |
| (二) 调查研究结果 | 第20-41页 |
| 1. 河南省大学生择业观调查结果的差异分析 | 第20-30页 |
| 2. 河南省大学生择业观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 第30-41页 |
| (三) 河南省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分析与结论 | 第41-47页 |
| 1. 河南省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分析 | 第41-45页 |
| 2. 河南省大学生择业观的总结论 | 第45-47页 |
| 三、大学生择业观问题的对策研究 | 第47-62页 |
| (一) 个人主观准备 | 第47-52页 |
| 1. 根据社会需要,提升自身能力 | 第47-49页 |
| 2. 坦然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 | 第49-50页 |
| 3. 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 第50-52页 |
| (二) 学校客观条件 | 第52-57页 |
| 1. 提高培养价值观的效能 | 第52-54页 |
| 2. 加强学科建设,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 第54-55页 |
| 3. 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 | 第55-57页 |
| (三) 社会客观保障 | 第57-62页 |
| 1. 政府政策制度 | 第58-60页 |
| 2. 社会舆论引导 | 第60-61页 |
| 3. 相关法律法规保障 | 第61-62页 |
| 结语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附录 | 第67-71页 |
| 后记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