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绩效机制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0页 |
·选题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10-1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理论意义 | 第14-15页 |
·现实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8页 |
·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2章 基础理论与文献评述 | 第20-35页 |
·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国有企业”与“经营者” | 第20-22页 |
·“激励”与“绩效” | 第22-23页 |
·基础理论综述 | 第23-26页 |
·企业契约理论 | 第23-24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4-25页 |
·机制设计理论 | 第25-26页 |
·国内外激励问题研究文献评述 | 第26-33页 |
·国外激励问题研究文献评述 | 第27-30页 |
·国内激励问题研究文献评述 | 第30-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问题的产生及其特殊性 | 第35-55页 |
·经营者激励问题的产生 | 第36-45页 |
·现代企业的建立 | 第36-43页 |
·人力资本的确认 | 第43-45页 |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问题的产生 | 第45-47页 |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特殊境况及其激励现状 | 第47-51页 |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特殊境况 | 第47-48页 |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现状 | 第48-51页 |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的特殊性 | 第51-54页 |
·激励决策主体的动力不足问题 | 第51-52页 |
·激励对象的合理性问题 | 第52页 |
·文化氛围的认同性问题 | 第52-53页 |
·绩效评价标准的准确性问题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激励现状与分析 | 第55-73页 |
·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激励现状 | 第55-59页 |
·数据来源 | 第55-56页 |
·基本特征 | 第56-59页 |
·经验分析 | 第59-62页 |
·研究假设 | 第59-60页 |
·实证分析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73页 |
第5章 国有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可行性研究 | 第73-90页 |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及经营者考核研究 | 第73-79页 |
·四部委建立的绩效评价体系 | 第74-76页 |
·国资委建立的绩效评价体系 | 第76-78页 |
·企业经营者考核存在的问题 | 第78-79页 |
·经营者绩效评价体系改进可行性研究 | 第79-88页 |
·指标选取及模型构建 | 第79-80页 |
·因子分析法 | 第80-85页 |
·能力素质指标的构建 | 第85-87页 |
·回归分析 | 第87-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6章 国有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体系再设计 | 第90-109页 |
·指标设定及评价方法 | 第90-95页 |
·指标体系设计遵循原则 | 第90页 |
·指标体系内容设置 | 第90-93页 |
·考核程序和方法 | 第93-95页 |
·绩效评价AHP 方法 | 第95-101页 |
·层次结构的建立 | 第95-96页 |
·判断矩阵的构造 | 第96-97页 |
·层次单排序 | 第97-98页 |
·层次总排序 | 第98页 |
·一致性检验 | 第98-100页 |
·比例标度的改进 | 第100-101页 |
·实证分析 | 第101-108页 |
·考核评价方案 | 第101-104页 |
·考核评价实际结果 | 第104-105页 |
·业绩考核的AHP 方法检验 | 第105-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7章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模式创新设计 | 第109-126页 |
·现有激励模式研究 | 第109-117页 |
·年薪制 | 第109-111页 |
·股权激励 | 第111-117页 |
·激励模式创新设计(吉林省) | 第117-125页 |
·设计原则 | 第117页 |
·报酬结构与计算方式 | 第117-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结论和建议 | 第126-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4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40-141页 |
中文摘要 | 第141-144页 |
Abstract | 第144-148页 |
后记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