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有机化合物药物的生产论文

酶促转化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制备S-腺苷甲硫氨酸的研究

提要第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52页
 第一节 SAM的生物学功能第14-17页
   ·转甲基作用第14-15页
   ·转硫作用第15-16页
   ·转氨丙基作用第16-17页
 第二节 SAM的临床应用及其药理研究第17-21页
   ·SAM的临床应用研究第17-19页
     ·肝病第17页
     ·抑郁症第17-18页
     ·关节炎第18页
     ·其他第18-19页
   ·SAM的药理研究第19-21页
     ·肝病第19-20页
     ·抑郁症第20-21页
     ·关节炎第21页
 第三节 SAM的稳定性研究及其稳定性盐第21-26页
   ·SAM的稳定性研究第21-23页
   ·稳定性的SAM盐第23-26页
 第四节 SAM的制备方法第26-28页
   ·化学合成法第26页
   ·微生物发酵法第26-27页
   ·酶促转化法第27-28页
 第五节 SAM合成酶第28-34页
   ·不同来源SAM合成酶的特点第28-31页
     ·大肠杆菌SAM合成酶第28-29页
     ·酵母SAM合成酶第29-30页
     ·哺乳动物SAM合成酶第30-31页
     ·其它来源的SAM合成酶第31页
   ·SAM合成酶的结构第31-32页
   ·SAM合成酶的催化机理第32-34页
 第六节 甲醇营养型毕赤巴斯德酵母第34-44页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优势第37-38页
   ·宿主菌株第38-39页
   ·表达载体第39-40页
   ·筛选标记第40页
   ·外源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第40-41页
   ·外源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第41-43页
   ·外源蛋白的翻译后修饰第43-44页
 第七节 酶的固定化第44-50页
   ·固定化酶的定义及优点第44-45页
   ·固定化的载体第45页
   ·固定化的方法第45-49页
   ·固定化酶的应用第49-50页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50-52页
第二章 毕赤酵母分泌表达SAM合成酶及SAM制备第52-106页
 第一节 序言第52-53页
 第二节 SAM合成酶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及纯化第53-80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53-56页
     ·菌种和质粒第53-54页
     ·主要试剂第54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54-55页
     ·培养基和主要溶液的配制第55-56页
   ·实验方法第56-70页
     ·构建表达质粒第56-62页
     ·转化和筛选高拷贝重组菌第62-66页
     ·SAM合成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第66-67页
     ·镍离子亲和层析法纯化SAM合成酶第67-68页
     ·细胞密度测定第68页
     ·SDS-PAGE检测第68页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第68页
     ·SAM合成酶活力的测定第68-69页
     ·HPLC法定量SAM第69-70页
   ·实验结果第70-77页
     ·构建表达质粒第70页
     ·鉴定重组菌株第70-71页
     ·可能的糖基化位点分析第71-73页
     ·SAM合成酶的分泌表达第73-74页
     ·SAM合成酶的纯化第74-75页
     ·SAM 合成酶的分泌表达量第75-77页
   ·讨论第77-80页
 第三节 SAM合成酶反应条件的优化第80-91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80页
   ·实验方法第80-81页
     ·酶反应进程第80页
     ·最适反应温度第80页
     ·最适反应pH值第80页
     ·酶反应液中底物浓度的优化第80-81页
     ·酶反应液中其它成分浓度的优化第81页
     ·以DL-Met取代L-Met第81页
     ·其它反应条件对酶活力的影响第81页
   ·实验结果第81-89页
     ·酶反应进程第81-82页
     ·最适反应温度第82页
     ·最适反应pH值第82-84页
     ·酶反应液中底物浓度的优化第84-86页
     ·酶反应液中其它成分浓度的优化第86-88页
     ·以DL-Met取代L-Met第88页
     ·其它反应条件对酶活力的影响第88-89页
   ·讨论第89-91页
 第四节 SAM合成酶性质的研究第91-101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91页
   ·实验方法第91-93页
     ·动力学性质第91-92页
     ·温度稳定性第92页
     ·pH稳定性第92页
     ·阳离子、阴离子对酶稳定性的影响第92页
     ·防止酶的热失活第92-93页
   ·实验结果第93-100页
     ·动力学性质第93-95页
     ·温度稳定性第95-96页
     ·pH 稳定性第96-97页
     ·阳离子、阴离子对酶稳定性的影响第97-99页
     ·防止酶的热失活第99-100页
   ·讨论第100-101页
 第五节 SAM合成酶的固定化研究第101-104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101页
   ·实验方法第101-102页
     ·SAM合成酶的固定化第101-102页
     ·固定化SAM合成酶以DL-Met为底物合成SAM第102页
   ·实验结果第102-103页
   ·讨论第103-104页
 本章总结第104-106页
第三章 大肠杆菌发酵法制备SAM第106-128页
 第一节 序言第106-107页
 第二节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107-108页
   ·菌种和质粒第107页
   ·主要试剂第107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107-108页
 第三节 实验方法第108-112页
   ·构建表达质粒第108-111页
   ·构建重组菌株第111页
   ·培养重组菌株第111-112页
   ·细胞密度的测定第112页
   ·SDS-PAGE检测第112页
   ·HPLC法定量SAM第112页
   ·培养条件的优化第112页
 第四节 实验结果第112-125页
   ·SAM合成酶的诱导表达第112-114页
   ·SAM含量的检测第114-117页
   ·IPTG浓度对SAM浓度的影响第117-118页
   ·开始诱导时菌体密度对SAM浓度的影响第118-119页
   ·诱导时间对SAM浓度的影响第119-121页
   ·培养基中添加(NH4)2504对SAM浓度的影响第121-122页
   ·培养基中添加 Met 对 SAM 浓度的影响第122-124页
   ·培养基中添加KCl、MgC12对SAM浓度的影响第124-125页
 第五节 讨论第125-126页
 本章总结第126-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47页
作者简历第147页
博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文章第147-148页
中文摘要第148-153页
英文摘要第153-159页
致谢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功能肽的制备及其生理活性的研究
下一篇:红景天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活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