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一、取保候审概述 | 第9-14页 |
(一) 取保候审的含义、属性及其特征 | 第9页 |
(二) 保释的含义 | 第9-10页 |
(三) 取保候审与保释的关系 | 第10-11页 |
(四) 取保候审制度的宪政基础 | 第11-14页 |
二、取保候审制度的诉讼价值 | 第14-15页 |
三、取保候审与无罪推定的关系 | 第15-18页 |
(一) 无罪推定原则的设计缺陷是取保候审率偏低的客观原因 | 第15-16页 |
(二) 有罪推定的司法理念是取保候审率低的主观原因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取保候审制度比较研究 | 第18-27页 |
一、英美的保释制度 | 第18-21页 |
(一) 英国的保释制度 | 第18-19页 |
(二) 美国的保释制度 | 第19-21页 |
二、法国和德国的保释制度 | 第21-25页 |
(一) 法国的保释制度 | 第21-24页 |
(二) 德国的保释制度 | 第24-25页 |
三、国际公约中的保释规范 | 第25-27页 |
(一) 知悉权 | 第25页 |
(二) 辩护权 | 第25页 |
(三) 沉默权 | 第25页 |
(四) 无罪推定原则的规定 | 第25-26页 |
(五) 对少年犯罪的保释规定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中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实证考察 | 第27-39页 |
一、中国取保候审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一) 取保候审的种类 | 第27页 |
(二) 取保候审适用条件 | 第27页 |
(三) 取保候审的程序 | 第27-28页 |
二、中国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3页 |
(一) 取保候审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 | 第28-30页 |
(二) 法律传统文化的差异 | 第30-32页 |
(三) 不合理的刑事诉讼制度 | 第32-33页 |
三、对几个相关案例的分析 | 第33-39页 |
(一) 铁本案件 | 第33-36页 |
(二) 孙大午案件 | 第36-39页 |
第四章 完善中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基本构想 | 第39-48页 |
一、取保候审的权利化设置 | 第39-41页 |
二、取保候审决定机关的改革 | 第41-42页 |
三、取保候审适用标准的确立 | 第42-43页 |
四、取保候审方式的多样化改革 | 第43-45页 |
五、取保候审程序的完善 | 第45-46页 |
六、严格保证人责任和对弃保行为的处罚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注释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