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生成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7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研究框架及思路 | 第17-20页 |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 第23-37页 |
·高科技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23-29页 |
·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23-26页 |
·高科技及高科技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26-29页 |
·企业集群的界定及分类 | 第29-32页 |
·集群的研究和界定 | 第29-31页 |
·集群的分类 | 第31-32页 |
·国内外典型的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 | 第32-33页 |
·企业集群生成的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生成机制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宏观生成机制的综合模糊评价 | 第37-58页 |
·集群宏观生成机制及其综合模糊评价研究综述 | 第37-38页 |
·宏观生成机制的构成要素 | 第38-39页 |
·宏观生成机制的构建 | 第39-50页 |
·政治法律环境的构建 | 第39-40页 |
·经济环境的构建 | 第40页 |
·科技环境的构建 | 第40页 |
·社会环境的构建 | 第40-41页 |
·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 | 第41-50页 |
·宏观生成机制的综合模糊评价 | 第50-57页 |
·构建二级评价指标体系 | 第51-52页 |
·设定因素集和评语集 | 第52-54页 |
·综合模糊评价 | 第54-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中观生成机制的灰色定权聚类分析 | 第58-8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58-60页 |
·灰色定权聚类模型 | 第60-62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赋值 | 第62-65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62-64页 |
·指标值的确定 | 第64-65页 |
·指标的解释 | 第65-82页 |
·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价值链 | 第65-67页 |
·柔性化的市场需求 | 第67-68页 |
·基于博弈论的集群信用机制 | 第68-73页 |
·集群的自组织能力 | 第73-74页 |
·资源禀赋 | 第74-76页 |
·集群学习的多 Agent 模型和自组织网络 | 第76-80页 |
·集群文化 | 第80-82页 |
·应用举例 | 第82-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五章 微观生成机制 | 第86-106页 |
·集群微观生成机制的提出 | 第86-87页 |
·技术创新是集群的动力 | 第87-93页 |
·技术创新能力 | 第88-90页 |
·技术创新网络 | 第90-91页 |
·技术创新扩散吸收 | 第91-93页 |
·企业家是集群生成的推动者 | 第93-101页 |
·企业家与集群的生成过程 | 第94页 |
·企业家精神 | 第94-95页 |
·企业家网络 | 第95-98页 |
·企业家心智模式 | 第98-100页 |
·企业家培养 | 第100-101页 |
·知识型员工是集群生成的基础 | 第101-105页 |
·知识型员工的重要作用 | 第102-103页 |
·知识型员工聚集的影响因素 | 第103-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六章 实证研究:中关村科技园 | 第106-124页 |
·中关村科技园 | 第106-107页 |
·宏观生成机制 | 第107-112页 |
·政治法律环境 | 第107-108页 |
·经济环境 | 第108-109页 |
·科技环境 | 第109页 |
·社会环境 | 第109-110页 |
·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 | 第110-112页 |
·中观生成机制 | 第112-113页 |
·价值链 | 第112页 |
·柔性市场需求 | 第112-113页 |
·中关村的集群文化 | 第113页 |
·微观生成机制 | 第113-116页 |
·创新机制 | 第113-114页 |
·知识型员工 | 第114-115页 |
·企业家 | 第115-116页 |
·中关村指数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116-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4-126页 |
·结论 | 第124-125页 |
·后续研究展望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8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38-140页 |
致谢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