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腔调谐正交偏振光回馈理论及稳频回馈位移测量系统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2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光回馈理论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 ·单重回馈理论模型 | 第12-13页 |
| ·F-P 腔模型 | 第13-14页 |
| ·双重回馈理论模型 | 第14-15页 |
| ·光回馈应用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 ·条纹计数法 | 第16-17页 |
| ·分区细分法 | 第17-19页 |
| ·双频强光回馈位移测量系统 | 第19-20页 |
| ·现有的稳频技术简介 | 第20-23页 |
| ·Lamb 凹陷稳频 | 第21-22页 |
| ·塞曼稳频 | 第22页 |
| ·饱和吸收稳频 | 第22页 |
| ·无源腔稳频 | 第22-23页 |
| ·与本论文研究相关的其他背景 | 第23-26页 |
| ·本论文应用系统与激光纳米测尺的区别 | 第23-25页 |
| ·正交偏振激光器的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 ·论文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 第2章 基于腔调谐的正交偏振光回馈理论模型及验证 | 第28-48页 |
| ·模型建立的意义 | 第28-31页 |
| ·频率分裂氦氖激光回馈实验新现象 | 第28-30页 |
| ·现有理论体系中的空白 | 第30-31页 |
| ·模型建立的主要思路 | 第31-32页 |
| ·模型的主要内容 | 第32-39页 |
| ·自洽方程的准稳态解 | 第32-33页 |
| ·正交偏振矢量特性的处理 | 第33-35页 |
| ·激光回馈效应的等效处理 | 第35-36页 |
| ·等效输出镜反射率的确定 | 第36-38页 |
| ·模型最终表达式 | 第38-39页 |
| ·模型的实验验证 | 第39-47页 |
| ·频率分裂氦氖激光回馈实验新现象的验证 | 第39-40页 |
| ·实验装置设计 | 第40-42页 |
| ·单重激光回馈效应实验验证 | 第42-43页 |
| ·双重激光回馈效应中的分叉现象 | 第43-45页 |
| ·多重激光回馈效应实验验证 | 第45-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3章 激光回馈效应对激光器增益特性的影响研究 | 第48-56页 |
| ·光回馈存在下的内腔调谐实验装置设计 | 第48-49页 |
| ·回馈水平对激光器净增益特性影响研究 | 第49-54页 |
| ·理论模型向内腔调谐问题的扩展 | 第50-51页 |
| ·单重回馈时激光器的净增益特性 | 第51-52页 |
| ·多重回馈时激光器的净增益特性 | 第52-54页 |
| ·回馈增益曲线上尖峰带宽的影响因素 | 第54页 |
| ·单重与多重回馈增益曲线差别的解释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4章 回馈条纹的幅值与相位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56-64页 |
| ·回馈条纹幅值的影响因素 | 第56-59页 |
| ·反射率可变的回馈系统实验装置 | 第56-57页 |
| ·实验结果 | 第57-58页 |
| ·理论分析与结论 | 第58-59页 |
| ·回馈条纹相位的影响因素 | 第59-62页 |
| ·频差可调的回馈系统实验装置 | 第59-60页 |
| ·实验结果 | 第60-62页 |
| ·理论分析与结论 | 第62页 |
| ·对回馈位移测量系统的指导意义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5章 激光回馈效应中的稳频技术探索 | 第64-75页 |
| ·回馈测量系统中稳频的意义 | 第64-65页 |
| ·现有的稳频技术与回馈效应的原理性矛盾 | 第65-66页 |
| ·激光回馈效应中的稳频方法研究 | 第66-73页 |
| ·静态稳频的原理 | 第67-69页 |
| ·峰值检测动态稳频 | 第69-71页 |
| ·均值比较动态稳频 | 第71-73页 |
| ·最终采用的回馈稳频方案 | 第73-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6章 稳频的回馈位移测量系统设计实现 | 第75-99页 |
| ·测量原理与系统结构 | 第75-77页 |
| ·光学系统设计 | 第77-83页 |
| ·激光器设计 | 第77-79页 |
| ·窗片的封接 | 第79-81页 |
| ·回馈靶镜的参数 | 第81-82页 |
| ·其他光学元件 | 第82-83页 |
| ·机械结构设计 | 第83-84页 |
| ·电路系统设计 | 第84-88页 |
| ·总体电路结构 | 第84-85页 |
| ·信号接收与转换模块设计 | 第85页 |
| ·稳频模块设计 | 第85-86页 |
| ·细分与判向模块设计 | 第86-87页 |
| ·计数与显示模块设计 | 第87-88页 |
| ·与干涉仪的比对实验 | 第88-94页 |
| ·比对实验装置 | 第88-89页 |
| ·比对实验结果分析 | 第89-91页 |
| ·系统误差的来源与修正 | 第91页 |
| ·系统误差修正后的比对结果 | 第91-94页 |
| ·系统指标 | 第94-95页 |
| ·随机误差分析 | 第95-98页 |
| ·稳频点的位置导致的测量误差 | 第95-96页 |
| ·温度变化导致的测量误差 | 第96页 |
| ·四区不均匀导致的测量误差 | 第96-97页 |
| ·测量起始和终止位置导致的测量误差 | 第97页 |
| ·空气折射率导致的测量误差 | 第97页 |
| ·总的测量误差估计 | 第97-98页 |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 第7章 结束语 | 第99-102页 |
| ·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99-100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00-101页 |
|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101-10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2-109页 |
| 致谢 | 第109-110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