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CONTENTS | 第9-12页 |
引言 | 第12-15页 |
(一)地方党报“三农”报道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⒈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⒉研究概况 | 第13页 |
(二)样本的研究方式 | 第13-14页 |
(三)样本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一、我国地方党报与“三农”报道 | 第15-18页 |
(一)“三农”报道的历史渊源 | 第15-16页 |
(二)“三农”报道在地方党报中的地位 | 第16-18页 |
1.地方党报的性质决定了“三农”报道是它的重中之重 | 第16-17页 |
2.地方党报更贴近农民决定了在“三农”报道中具有地域优势 | 第17-18页 |
二、辽宁省五家地方党报“三农”报道状况分析 | 第18-32页 |
(一)样本研究对象的选择理由 | 第18页 |
(二)地方党报“三农”报道总量分析 | 第18-21页 |
(三)地方党报“三农”报道平均量分析 | 第21-22页 |
(四)稿件来源分析 | 第22-23页 |
(五)头版“三农”报道状况 | 第23-26页 |
1.头版报道比例 | 第23-25页 |
2.报道的来源均以本报为主 | 第25页 |
3.新闻的体裁以消息为主图片和通讯次之 | 第25-26页 |
(六)报道内容分析 | 第26-29页 |
(七)报道体裁分析 | 第29-32页 |
三、受众分析 | 第32-35页 |
(一)农村地区报纸订阅情况 | 第32-33页 |
(二)受众分析 | 第33页 |
(三)受众对“三农”报道的反馈 | 第33-35页 |
四、地方党报“三农”报道存在的问题 | 第35-42页 |
(一)报道量偏少反映出对“三农”报道重视不够 | 第35-36页 |
1.报道量偏少报道力度不足 | 第35-36页 |
2.报道随季节性波动明显 | 第36页 |
(二)报道体裁稍显狭窄 | 第36-37页 |
1.关注生产多而流通领域少 | 第36页 |
2.报道领导多而群众少 | 第36-37页 |
(三)报道方式不完善 | 第37-38页 |
1.系列报道少影响力不足 | 第37页 |
2.深度报道有待加强 | 第37-38页 |
(四)记者素质有待提高 | 第38-41页 |
1.缺乏对农村的深入了解 | 第38-39页 |
2.未抓住农民的兴奋点 | 第39-40页 |
3.未能满足不同层次农民的需求 | 第40页 |
4.部分报道未能客观反映现实 | 第40-41页 |
(五)报道语言术语多不易被农民接受 | 第41-42页 |
五、地方党报做好“三农”报道的对策 | 第42-53页 |
(一)加强对“三农”政策的解读 | 第42-44页 |
1.重视解读“三农”政策 | 第42-43页 |
2.根据农村实际解读政策引导舆论 | 第43-44页 |
(二)贴近农村实际 | 第44-46页 |
1.深入基层了解农村现状 | 第44页 |
2.报道要真实反映农村 | 第44-45页 |
3.报道要凸显地域特色 | 第45-46页 |
(三)贴近农村生活 | 第46-48页 |
1.接近政府贴近农民生活 | 第46-47页 |
2.记者要关注市场关注流通 | 第47页 |
3.多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语言 | 第47-48页 |
(四)贴近农民 | 第48-49页 |
1.抓住农民兴奋点 | 第48-49页 |
2.以平等视角服务心态做好报道 | 第49页 |
(五)多写“现场新闻”加强深度报道 | 第49-51页 |
1.多写“现场新闻” | 第49-50页 |
2.加强深度报道 | 第50-51页 |
(六)加强记者队伍建设 | 第51-53页 |
1.熟悉把握“三农”政策 | 第51页 |
2.掌握“三农”知识 | 第51-52页 |
3.深入农村现场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