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5页 |
| ·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 ·植物基因工程的产生与发展 | 第10页 |
|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的对比分析 | 第10-13页 |
| ·农杆菌介导法的分子机理 | 第13-14页 |
| ·植物启动子的结构与类型 | 第14-17页 |
| ·植物启动子的基本结构 | 第14-15页 |
| ·植物启动子的类型 | 第15-17页 |
| ·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 ·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种类 | 第17-18页 |
| ·Cre/loxP 系统的重组原理 | 第18页 |
| ·利用Cre/loxP 系统进行植物基因操作的操作原理 | 第18-19页 |
| ·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在植物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 第19页 |
| ·Cre/loxP 系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 第19-20页 |
| ·利用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进行植物基因操作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20-21页 |
| ·BARSTAR-BARNASE 体系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 ·Barstar-Barnase 体系的作用原理 | 第21-22页 |
| ·Barnase 基因的克隆策略 | 第22页 |
| ·Barstar-Barnase 体系的应用 | 第22-23页 |
| ·Barstar-Barnase 体系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 第23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 第25-50页 |
| ·热休克蛋白基因HSP81.1 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 第25-3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6-3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 ·讨论 | 第37-39页 |
| ·细胞色素酶P450 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 第39-5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8页 |
| ·讨论 | 第48-50页 |
| 第三章 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与高安全性载体的构建 | 第50-64页 |
| ·pBIL2 35S GFP 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 | 第50-5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3-56页 |
| ·pBI121 HSP CRE 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 | 第56-6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6-5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9-62页 |
| ·讨论 | 第62-64页 |
| 第四章 无种子及无花瓣植物的获得及其应用 | 第64-84页 |
| ·NAPIN 基因启动子表达插入内含子的BARNASE 基因的载体构建及其功能分析 | 第64-7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4-7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70-74页 |
| ·讨论 | 第74-75页 |
| ·P450 启动子表达插入内含子的BARNASE 基因的载体构建及其功能分析 | 第75-77页 |
| ·载体构建 | 第75页 |
| ·转基因烟草的鉴定与分析 | 第75-77页 |
| ·NAPIN 基因启动子表达BARSTAR 稳定BARNASE 基因的载体构建及其表达分析 | 第77-8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77-8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82-83页 |
| ·讨论 | 第83-84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84-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9页 |
| 附录 | 第99-107页 |
| 致谢 | 第107-108页 |
| 作者简历 | 第108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待发表的论文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