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的初步鉴定及小热激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略词表第9-13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3-27页
 第一章 水稻白叶枯病致病性研究第13-19页
  1 Xoo的侵染机理第13-14页
  2 植物防卫反应的类型第14-15页
  3 植物抗病的分子机制第15-16页
   ·基因对基因的作用模式第15-16页
   ·植物抗病基因的结构与分类第16页
  4 水稻白叶枯病基因的鉴定第16-19页
 第二章 活性氧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第19-23页
  1 植物中活性氧的种类及性质第19页
  2 植物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中活性氧产生的机制第19-20页
  3 活性氧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第20-23页
   ·活性氧在过敏性反应中的作用第20页
   ·对病原体的直接杀死第20页
   ·对细胞壁的强化作用第20-21页
   ·诱导植保素合成第21页
   ·参与系统获得性抗性的建立第21页
   ·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第21-23页
 第三章 热激蛋白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第23-27页
  1 热激蛋白的发现第23页
  2 热激蛋白的分类第23页
  3 热激蛋白的主要生物学特征第23-24页
  4 热激蛋白的功能第24-25页
   ·作为分子伴侣发挥作用第24-25页
   ·协同免疫作用第25页
   ·HSPs与细胞凋亡第25页
  5 小热激蛋白的功能第25-26页
  6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6页
  7 研究技术路线第26-27页
第二部分 研究论文第27-52页
 第一章 水稻抗白叶枯病新种质的抗谱鉴定第27-33页
  1 前言第2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7-28页
   ·材料第27-28页
   ·方法第28页
  3 实验结果第28-29页
  4 讨论第29-33页
 第二章 水稻新品种的抗性遗传分析第33-36页
  1 前言第3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3-34页
   ·材料第33页
   ·方法第33-34页
  3 实验结果第34页
  4 讨论第34-36页
 第三章 白叶枯病对水稻抗性新品种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第36-41页
  1 前言第3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6-37页
   ·材料第36页
   ·方法第36-37页
  3 实验结果第37-40页
   ·白叶枯病菌在不同抗病性材料中的繁殖速度第37-38页
   ·白叶枯病菌对不同抗性水稻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第38-39页
   ·白叶枯病菌对水稻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第39-40页
  4 讨论第40-41页
 第四章 小热激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第41-52页
  1 前言第4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1-45页
   ·材料培养及处理第41页
   ·RNA提取第41-42页
   ·双链cDNA的合成第42-43页
   ·半定量RT-PCR第43页
   ·水稻sHSP17.5基因的克隆第43-45页
  3 实验结果第45-51页
   ·RT-PCR的扩增结果第45页
   ·水稻sHSP17.5基因cDNA全长序列的克隆第45-46页
   ·水稻sHSP17.5基因组DNA序列的克隆第46-47页
   ·水稻sHSP17.5基因的表达分析第47-51页
  4 讨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铝胁迫下大豆根冠粘液分泌特性和耐铝机理研究
下一篇:不同基因型水稻耐汞性差异及耐汞基因的遗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