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不同基因型水稻耐汞性差异及耐汞基因的遗传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缩略词表第8-14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4-24页
 第一章 汞毒害和植物耐汞毒害的机制第14-19页
  1 前言第14-15页
  2 汞对植物的毒害作用第15-16页
   ·汞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第15页
   ·汞对植物根系的影响第15页
   ·汞对植物叶片的影响第15-16页
  3 植物对汞胁迫的耐性机制第16-17页
   ·植物对汞胁迫的耐性生理机制第16页
   ·植物对汞胁迫的耐性分子机制第16-17页
  4 不同植物对汞的耐性和积累差异第17-19页
   ·耐性差异第17页
   ·积累差异第17-19页
 第二章 QTL定位研究概述第19-24页
  1 QTL定位原理第19页
  2 QTL定位分子标记和群体第19-20页
  3 QTL作图分析方法第20页
  4 QTL定位在水稻研究的应用及进展第20-22页
  5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2页
  6 研究技术路线第22-24页
第二部分 研究论文第24-55页
 第一章 水稻汞耐性突变体的筛选第24-29页
  1 前言第24页
  2 材料和方法第24-26页
   ·实验材料第24-25页
   ·实验方法第25-26页
     ·水稻培养方法第25页
     ·最适汞处理浓度的确定第25-26页
   ·突变体的筛选第26页
  3 实验结果第26-27页
   ·汞对水稻的胁迫作用及处理最终浓度的确定第26页
   ·突变体的筛选第26-27页
  4 分析与讨论第27-29页
 第二章 不同基因型水稻耐汞性及汞积累差异比较第29-35页
  1 前言第29页
  2 材料及方法第29-30页
   ·实验材料第29页
   ·实验方法第29-30页
     ·种子发芽率测定第29页
     ·根系耐性系数和根(冠)相对生物量测定第29-30页
     ·汞含量测定第30页
  3 实验结果第30-33页
   ·汞胁迫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第30页
   ·汞胁迫对水稻幼苗根系耐性指数的影响第30-31页
   ·汞胁迫对水稻相对生物量的影响第31-33页
   ·汞胁迫下不同基因型水稻根、叶中的汞含量第33页
  4 分析与讨论第33-35页
 第三章 水稻幼苗耐汞及汞积累QTL的定位第35-45页
  1 前言第35页
  2 实验材料第35页
  3 实验方法第35-37页
   ·实验材料准备第35-36页
     ·种子处理第35-36页
     ·胁迫处理第36页
   ·耐汞毒害性状的考察第36页
     ·根长、株高和干重的测量第36页
     ·汞含量的测定第36页
   ·分子标记连锁图的构建第36-37页
   ·QTL定位及互作效应分析第37页
  4 实验结果第37-43页
   ·表型表现第37页
   ·汞耐性和积累性QTL的检测第37-39页
   ·上位性效应检测第39-43页
   ·比较定位结果第43页
  5 分析与讨论第43-45页
 第四章 QTL区间汞诱导候选基因的筛选与表达第45-54页
  1 前言第4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5-50页
   ·材料培养及处理第45页
   ·RNA提取第45-46页
   ·双链cDNA的合成第46-47页
     ·第一链cDNA合成:第46页
     ·第二链cDNA合成:第46-47页
   ·半定量RT-PCR第47-50页
     ·PCR扩增产物检测第47页
     ·PCR扩增产物的回收和纯化第47-49页
     ·PCR扩增产物的序列测定第49-50页
  3 实验结果第50-52页
   ·RT-PCR克隆基因片段第50页
   ·基因的表达分析第50-52页
  4 分析与讨论第52-54页
 第五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展望第54-55页
  1 结论第54页
  2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2页
致谢第62-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的初步鉴定及小热激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
下一篇: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幼苗品质及生理对铝氟交互处理响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