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引言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2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22-35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来源 | 第22-26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 | 第22页 |
·成土母质及成土作用与土壤重金属来源 | 第22-23页 |
·工业活动与土壤重金属污染 | 第23-24页 |
·交通运输与土壤重金属污染 | 第24-25页 |
·农业活动与土壤重金属污染 | 第25页 |
·城市化进程与土壤重金属污染 | 第25-26页 |
·GIS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地理信息系统 | 第26页 |
·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数据挖掘概述 | 第28-33页 |
·数据挖掘所进行的知识发现 | 第29-31页 |
·概念描述(Concept Discription):定性与对比 | 第29页 |
·关联分析(Association Analysis) | 第29页 |
·分类与预测(Classification and Prediction) | 第29-30页 |
·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 | 第30-31页 |
·孤立点分析(Outlier Analysis) | 第31页 |
·数据挖掘的主要实现途径 | 第31-33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1页 |
·人工神经网络 | 第31页 |
·决策树 | 第31-32页 |
·遗传算法 | 第32页 |
·模糊数学 | 第32-33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3-35页 |
·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GIS与模型的耦合是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有效途径 | 第34-35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5-68页 |
·自然环境概况 | 第35-39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35-39页 |
·地理位置 | 第36-37页 |
·地形地貌 | 第37页 |
·气候特征 | 第37-38页 |
·水文、水系 | 第38页 |
·土壤 | 第38-39页 |
·植被 | 第39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9-40页 |
·数据资料 | 第40-50页 |
·土壤数据 | 第40-43页 |
·土壤样点调查数据 | 第40-43页 |
·土壤类型图 | 第43页 |
·土地利用数据 | 第43-48页 |
·土地利用现状 | 第43-45页 |
·水域分布图 | 第45-46页 |
·道路分布图 | 第46-47页 |
·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分布图 | 第47-48页 |
·地形数据 | 第48-50页 |
·数字高程模型(DEM) | 第48-50页 |
·本文研究中使用的数据挖掘方法 | 第50-58页 |
·决策树 | 第50-53页 |
·决策树的生成 | 第51-52页 |
·决策树的修剪 | 第52-53页 |
·决策树产生决策规则 | 第53页 |
·模糊数学 | 第53-58页 |
·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54-58页 |
·应用模型的逻辑分析和算法实现 | 第58-65页 |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的算法实现 | 第58-62页 |
·CART决策树模型 | 第58-59页 |
·CART决策树的算法流程 | 第59-62页 |
·模糊综合评判法算法实现 | 第62-65页 |
·确定参评因素并分级 | 第62-63页 |
·各参评因素隶属度函数的建立 | 第63-64页 |
·模糊矩阵的确立 | 第64页 |
·权重系数的确定 | 第64页 |
·模糊综合评判 | 第64-65页 |
·权重的确定 | 第65-66页 |
·AHP(层次分析法) | 第65页 |
·AHP(层次分析法)算法实现 | 第65-66页 |
·模型与GIS的耦合 | 第66-68页 |
·模型与GIS耦合的途径 | 第66-67页 |
·松散耦合 | 第66页 |
·紧密耦合 | 第66-67页 |
·完全耦合 | 第67页 |
·本文中模型与GIS耦合模式 | 第67-68页 |
第3章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系统的设计 | 第68-74页 |
·系统设计 | 第68-70页 |
·系统目标 | 第68页 |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第68-70页 |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70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70-74页 |
·数据库设计原则 | 第70-71页 |
·数据的组织与管理 | 第71-73页 |
·数据标准化处理 | 第73-74页 |
第4章 富阳市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 第74-82页 |
·系统开发 | 第74-77页 |
·系统开发环境 | 第74页 |
·系统开发模式 | 第74-77页 |
·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组件对象模型) | 第74-75页 |
·ArcObjects(AO) | 第75-77页 |
·系统功能的实现 | 第77-82页 |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第77-80页 |
·空间数据库管理模块 | 第78-79页 |
·属性数据库管理模块 | 第79-80页 |
·系统专业模型实现 | 第80-82页 |
第5章 富阳市重金属污染评价 | 第82-111页 |
·富阳地区重金属污染含量统计分析 | 第82-83页 |
·富阳市土壤重金属之间的相关关系 | 第83-86页 |
·数据转换 | 第83-84页 |
·相关分析 | 第84-85页 |
·多元统计分析 | 第85-86页 |
·富阳市土壤重金属的半方差分析 | 第86-87页 |
·富阳市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 | 第87-90页 |
·富阳市重金属污染空间变异的预测评价 | 第90-103页 |
·系统运行环境 | 第90页 |
·评价流程 | 第90-92页 |
·针对各乡镇的模糊综合评判 | 第92-99页 |
·确定参评因素并分级 | 第92-94页 |
·权重系数的确定 | 第94-95页 |
·确定各参评因素隶属度函数 | 第95-98页 |
·隶属度计算结果 | 第98-99页 |
·决策树的使用 | 第99-103页 |
·自变量的选择 | 第99-101页 |
·CART树工作流程图 | 第101-103页 |
·评价结果 | 第103-110页 |
·对整个富阳市进行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Zn、Pb和Cu) | 第103-107页 |
·隶属度为1的乡镇(湖源乡、常绿镇) | 第107页 |
·隶属度为2的乡镇(春江、鹿山街道) | 第107页 |
·隶属度为3的乡镇(万市、桐桥、胥口、新登等) | 第107-108页 |
·隶属度为4与5的乡镇(东洲、灵桥、环山、常安等) | 第108-109页 |
·隶属度为1-1的乡镇(大源、里山、渔山、受降等) | 第109-110页 |
·富阳市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与模拟评价系统的特点 | 第110-11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1-116页 |
·结论 | 第111-113页 |
·创新点 | 第113-114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14页 |
·展望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38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38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科研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