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导论从知识"消费者"到"生产者"的教师隐喻 | 第11-43页 |
一、解题 | 第11-12页 |
二、研究缘起 | 第12-17页 |
(一)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对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的内在呼唤 | 第12-14页 |
(二) 幼儿教师教育改革对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的政策问询 | 第14-16页 |
(三)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领域拓展的必然诉求 | 第16-17页 |
三、已有研究的回顾和评述 | 第17-37页 |
(一)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7-24页 |
(二) 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内涵的研究 | 第24-26页 |
(三) 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特征的研究 | 第26-27页 |
(四) 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内容的研究 | 第27-30页 |
(五) 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研究 | 第30-32页 |
(六) 关于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 | 第32-33页 |
(七) 研究述评 | 第33-37页 |
四、论文的研究设计 | 第37-43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37-38页 |
(二) 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38页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38-41页 |
(四) 研究意义 | 第41页 |
(五) 研究创新 | 第41-43页 |
第一章 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意涵 | 第43-71页 |
一、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 | 第43-55页 |
(一) 知识 | 第43-47页 |
(二) 教师知识 | 第47-49页 |
(三) 实践性知识 | 第49-54页 |
(四) 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 | 第54-55页 |
二、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结构 | 第55-66页 |
(一) 横向任务维度 | 第57-61页 |
(二) 纵向程序维度 | 第61-65页 |
(三) 意识化维度 | 第65-66页 |
三、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征 | 第66-71页 |
(一) 普遍特征 | 第66-68页 |
(二) 职业特征 | 第68-71页 |
第二章 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71-89页 |
一、缄默知识理论 | 第71-75页 |
(一) 缄默知识基本原理 | 第71-74页 |
(二) 缄默知识的获得理论 | 第74-75页 |
二、学习心理理论 | 第75-80页 |
(一) 内隐学习理论 | 第75-78页 |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78-79页 |
(三)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 第79-80页 |
三、实践理论 | 第80-85页 |
(一) 社会实践理论 | 第81-83页 |
(二) 反思型实践理论 | 第83-85页 |
四、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第85-89页 |
(一) 教师职业专业化理论 | 第85-86页 |
(二)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 | 第86-87页 |
(三)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取向 | 第87-89页 |
第三章 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过程 | 第89-105页 |
一、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过程 | 第89-92页 |
(一) 幼儿教师个体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模型 | 第89-90页 |
(二) 幼儿教师之间实践性知识的传递模型 | 第90-92页 |
二、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层次 | 第92-94页 |
(一) 积累丰富实践性知识 | 第92页 |
(二) 甄别优化实践性知识 | 第92-93页 |
(三) 转智升华实践性知识 | 第93-94页 |
三、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阶段 | 第94-105页 |
(一) 朦胧感知期 | 第96页 |
(二) 快速增长期 | 第96-100页 |
(三) 微调提高期 | 第100-102页 |
(四) 高原成熟期 | 第102-103页 |
(五) 转型升华期 | 第103-105页 |
第四章 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105-121页 |
一、影响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逻辑向度 | 第105-117页 |
(一) 个体向度 | 第108-112页 |
(二) 环境向度 | 第112-117页 |
二、阻碍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原因 | 第117-121页 |
(一) 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集体失语 | 第117页 |
(二) 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淡漠 | 第117-118页 |
(三) 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的缺陷与滞后 | 第118-119页 |
(四) 幼儿园管理制度的僵化控制 | 第119页 |
(五) 幼儿园教师文化的冷漠孤立 | 第119-121页 |
第五章 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内生路向 | 第121-133页 |
一、唤醒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自觉 | 第121-122页 |
(一) 形成专业认同,树立专业理想 | 第121页 |
(二) 激活幼儿教师关于自我认知的实践性知识 | 第121-122页 |
二、引领幼儿教师形成独特的反思实践模式 | 第122-123页 |
(一) 诱发反思意愿,生成实践反思意识 | 第122页 |
(二) 提供反思方法,加工实践性知识 | 第122-123页 |
(三) 养成反思习惯,检验实践性知识 | 第123页 |
三、创生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共同发展机制 | 第123-126页 |
(一) 施行师徒帮带制 | 第124页 |
(二) 建立实践共同体 | 第124-126页 |
(三) 组织实践问题沙龙 | 第126页 |
四、开拓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的多元渠道 | 第126-128页 |
(一) 开展公共观摩活动分享实践性知识 | 第126-127页 |
(二) 运用实践案例传递实践性知识 | 第127页 |
(三) 利用网络平台共享实践性知识 | 第127-128页 |
五、深化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管理水平 | 第128-133页 |
(一) 促进幼儿教师合理管理个人实践性知识 | 第129-130页 |
(二) 加强幼儿园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管理 | 第130-133页 |
第六章 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外发路向 | 第133-145页 |
一、构建"实践浸润式"幼儿教师职前教育 | 第133-139页 |
(一) 确立实践性知识培养取向的现实要求 | 第133-135页 |
(二) "实践浸润式"的幼儿教师职前教育改革设计 | 第135-139页 |
二、推行"问题诊断式"幼儿教师职后培训 | 第139-145页 |
(一) "问题诊断式"在职培训的设计依据 | 第139-141页 |
(二) "问题诊断式"职后培训的实施设想 | 第141-145页 |
结束语 让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从"幕后"走向"台前" | 第145-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7页 |
一、中文文献 | 第147-154页 |
二、外文文献 | 第154-157页 |
附录一 | 第157-159页 |
附录二 | 第159-161页 |
后记 | 第161-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