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0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7-8页 |
| ·新媒体艺术的蓬勃发展 | 第7页 |
| ·Flash动画的理论研究匮乏 | 第7-8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8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8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8页 |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8页 |
| ·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8-10页 |
| 2 FLASH动画与新媒体艺术概述 | 第10-15页 |
| ·FLASH动画的发展 | 第10-12页 |
| ·基本概念 | 第10页 |
| ·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 ·新媒体艺术 | 第12-15页 |
| ·基本概念 | 第12页 |
| ·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 ·类型及特点 | 第13-15页 |
| 3 FLASH动画与传统动画的关系及其自身作品形态分析 | 第15-21页 |
| ·FLASH动画与传统动画的关系 | 第15-16页 |
| ·二者在制作、传播及美学特征上的区别 | 第15-16页 |
| ·二者在制作、传播及美学特征上的联系 | 第16页 |
| ·典型大众文化的FLASH动画片 | 第16-18页 |
| ·文化转型的产物 | 第16-17页 |
| ·具有大众文化特性 | 第17页 |
| ·作为大众文化的自身矛盾及其负面效应 | 第17-18页 |
| ·先锋气息的FLASH互动艺术 | 第18-21页 |
| 4 FLASH动画的新媒体特性分析 | 第21-37页 |
| ·数字语言 | 第21-23页 |
| ·以比特为信息载体 | 第21-22页 |
| ·数字化的优势 | 第22-23页 |
| ·对数字技术的反思 | 第23页 |
| ·交互性 | 第23-29页 |
| ·内涵与技术支持 | 第23-24页 |
| ·艺术家创作方式及受众身份的转变 | 第24-25页 |
| ·非线性叙事营造多维空间 | 第25-27页 |
| ·FLASH动画作品中的交互形式 | 第27-28页 |
| ·Flash交互动画的审美与游戏交汇思维 | 第28-29页 |
| ·开放性 | 第29-33页 |
| ·技术强度低——创作人群踊跃 | 第29-30页 |
| ·兼容性高——作品类型丰富 | 第30-32页 |
| ·开放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 第32-33页 |
| ·前瞻性 | 第33-37页 |
| ·艺术发展的风格探索 | 第33-35页 |
| ·技术应用的信息储备 | 第35-37页 |
| 5 FLASH动画创作的发展方向研究 | 第37-53页 |
| ·具有个性化的原创设计 | 第37-40页 |
| ·呼唤个性化的原创设计 | 第37页 |
| ·原创设计的重要性 | 第37-39页 |
| ·原创设计的关键点 | 第39-40页 |
| ·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创作风格 | 第40-44页 |
| ·动画作品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 | 第40-41页 |
| ·中国传统文化是作品的灵魂 | 第41-42页 |
|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 | 第42-44页 |
| ·具有人文关怀的创作理念 | 第44-53页 |
| ·人文精神的召唤 | 第44-45页 |
| ·源于物质的波动 | 第45-48页 |
| ·对创作者在设计上的启示 | 第48-50页 |
| ·人文关怀设计的意义 | 第50-53页 |
| 6 设计实例分析 | 第53-61页 |
| ·参赛FLASH动画设计流程分析 | 第53-56页 |
| ·设计缘起 | 第53页 |
| ·设计思路分析 | 第53-54页 |
| ·制作流程 | 第54-56页 |
| ·毕业设计FLASH动画制作流程分析 | 第56-61页 |
| ·设计思路分析 | 第56-57页 |
| ·制作流程 | 第57-61页 |
| 结论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附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