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基于CCD的伺服纠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课题的来源第11页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1-12页
   ·研究内容第12-13页
   ·课题的特色第13-14页
   ·本文的组织第14-16页
第2章 纠偏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第16-26页
   ·纠偏控制系统的原理第16-17页
   ·传感器的特性和选择第17-22页
     ·红外传感器的原理第17-19页
     ·超声波传感器的原理第19-20页
     ·CCD 传感器的原理第20-22页
   ·执行机构的特性和选择第22-25页
     ·步进电机的简介第22-23页
     ·直流电机的简介第23-24页
     ·永磁同步电机的简介第24-25页
   ·控制器的简介第25-26页
第3章 纠偏系统的模型与分析第26-35页
   ·系统的结构框图第26-28页
     ·位置控制的纠偏系统第26-27页
     ·分段速度纠偏系统第27页
     ·系统控制方案第27-28页
   ·扰动的分析第28-30页
     ·卷材的横向运动速度第28-29页
     ·卷材扰动的传递第29-30页
   ·控制器的增益与精确度的确定第30-32页
   ·纠偏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第32-35页
     ·位置控制器的传递函数第32页
     ·速度控制器的传递函数第32页
     ·工作台的传递函数第32-33页
     ·卷材的传递函数第33页
     ·系统的总传递函数的确定第33-35页
第4章 CCD 传感器的设计第35-43页
   ·CCD 传感器系统概述第35-38页
     ·CCD 传感器原理第35-36页
     ·CCD 传感器的选择第36-38页
   ·CCD 传感器系统硬件设计第38-40页
     ·系统硬件结构第38页
     ·系统硬件实现第38-40页
   ·CCD 传感器系统软件设计以及数据处理第40-43页
     ·传感器软件设计第40-41页
     ·传感器数据处理第41-43页
第5章 执行机构的设计第43-59页
   ·永磁同步电动机数学模型及控制方法第43-46页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第43-44页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第44-46页
   ·矢量控制原理和实现第46-50页
     ·dq 轴数学模型第46-47页
     ·矢量控制算法的实现第47-50页
   ·永磁同步伺服系统设计第50-52页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的检测第52-55页
     ·反电势法滤波法.第52-53页
     ·转子凸极追踪法第53-54页
     ·卡尔曼滤波器第54-55页
   ·功率因数校正与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第55-59页
     ·功率因数校正概述第55-57页
     ·数字化的PFC 与电机控制第57-59页
第6章 控制器的设计第59-69页
   ·系统的整体结构第59页
   ·CAN 总线设计第59-63页
     ·CAN 总线简介第59-60页
     ·CAN 软件设计第60-61页
     ·CAN 硬件设计第61-63页
   ·控制器硬件设计第63-64页
   ·控制器的控制方案第64-66页
     ·PID 算法.第64-65页
     ·系统的PID 控制方案第65-66页
   ·系统的调度第66-69页
     ·μC/OS-Ⅱ简介第66-68页
     ·系统软件设计与μC/OS-Ⅱ第68-69页
第7章 系统的仿真与总结第69-77页
   ·控制器增益第69-71页
     ·比例系数为1 的仿真第69-70页
     ·比例系数为10 的仿真第70-71页
   ·速度控制器第71-73页
   ·积分对纠偏控制器的影响第73-75页
   ·结论第75页
   ·纠偏系统的研究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爱情观教育研究
下一篇:液体状态机在足球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