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二、已有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三、对象的选定:作为类型标志的美国和德国城市规划法 | 第16-20页 |
四、研究方法和架构 | 第20-23页 |
五、研究意义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城市规划法在德国的产生 | 第26-53页 |
第一节 城市规划法产生前土地使用的限制 | 第27-37页 |
一、警察国中土地使用的专制限制 | 第27-31页 |
二、建设自由的初步建立 | 第31-34页 |
三、法治形成中的建设自由与限制 | 第34-37页 |
第二节 土地使用中的公共福利与城市规划法的产生 | 第37-46页 |
一、公共设施建设目的下《建筑线法》形成的道路规划 | 第37-41页 |
二、健康住房充分供给目的下《住宅法》设立的分区规划 | 第41-46页 |
第三节 城市规划法确立的土地使用限制 | 第46-53页 |
一、公共使用土地的预留 | 第46-49页 |
二、土地建设用途和规模的分区规划限制 | 第49-53页 |
第三章 德国城市规划法的产生机制 | 第53-69页 |
第一节 社会的公共福利要求 | 第53-59页 |
一、道路等公共设施需求和供给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失衡 | 第53-56页 |
二、健康住房需求和供给矛盾在一战时的激化 | 第56-59页 |
第二节 公共福利向法律的转化和实现 | 第59-65页 |
一、土地公共使用与私人使用法律平衡的达成 | 第59-62页 |
二、公共福利性要求形成法律对私人自由使用的限制 | 第62-65页 |
第三节 土地所有权与国家理念的转换 | 第65-69页 |
一、土地所有权的社会义务 | 第65-67页 |
二、社会国的理念和行动 | 第67-69页 |
第四章 城市规划法在美国的产生 | 第69-90页 |
第一节 城市规划法产生前土地使用的限制 | 第69-75页 |
一、殖民地时期土地使用公共限制的传统 | 第69-71页 |
二、建国后土地使用的最小限制 | 第71-75页 |
第二节 土地使用中的私权平衡与城市规划法的产生 | 第75-85页 |
一、平衡私权公共秩序的建立 | 第75-78页 |
二、城市规划权力的立法授权 | 第78-80页 |
三、城市规划权力的司法确认 | 第80-85页 |
第三节 城市规划法确立的土地使用限制 | 第85-90页 |
一、特定地区内用途的禁止向用途分区限制的转变 | 第85-88页 |
二、高度或用途单独指标分区向用途和规模综合限制的转变 | 第88-90页 |
第五章 美国城市规划法的产生机制 | 第90-107页 |
第一节 土地使用冲突的利益平衡需要 | 第90-94页 |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下土地的集约使用 | 第91-93页 |
二、土地自由集约使用下的权利冲突和利益分化 | 第93-94页 |
第二节 分化利益推动下公共秩序的法律设立 | 第94-101页 |
一、以妨害为基准财产保护的局限 | 第94-97页 |
二、土地使用权利和利益在公共秩序中的合法分配 | 第97-101页 |
第三节 规制权力和财产观念的变迁 | 第101-107页 |
一、财产权观念的转换 | 第101-103页 |
二、规制权力的扩张 | 第103-107页 |
第六章 城市规划法产生标志和机制——德国、美国法的归结 | 第107-123页 |
第一节 城市规划法实质产生的标志 | 第107-116页 |
一、未来土地使用自由的无补偿的不均等限制 | 第108-112页 |
二、非危险防止的公共性目的 | 第112-114页 |
三、规划权内容和约束的法律确定 | 第114-116页 |
第二节 城市规划法产生的机制 | 第116-123页 |
一、建设自由引起的权益冲突 | 第116-119页 |
二、土地使用中公共利益的丰富内容和向法律转化的不同方式 | 第119-122页 |
三、小结:国家-社会关系的变化与法律新领域的产生 | 第122-123页 |
第七章 代结语:中国城市规划法的考察框架和出发点 | 第123-137页 |
第一节 我国城市规划法实质状况的考察出发点——以产生标志为框架 | 第124-129页 |
一、未来土地使用规划限制的部分形成——规划法限制的内容考察 | 第124-125页 |
二、非危险防止的公共性目的的存在——规划法限制的目的考察 | 第125-126页 |
三、非完全以法律形式设定规划权内容和约束——规划法的形式考察 | 第126-129页 |
四、小结:我国城市规划法从形式意义向实质意义的逐渐部分转变 | 第129页 |
第二节 我国城市规划法实质发展的考察出发点——以产生机制为角度 | 第129-137页 |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建设自由”的物权化 | 第129-132页 |
二、土地权利人自由使用下的冲突——我国权益冲突的构成 | 第132-134页 |
三、土地使用中公共利益形成和表达——城市规划法发展的动向和可能 | 第134-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6页 |
致谢 | 第146-1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