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导论 | 第11-13页 |
一、侦查程序构造的理论界定 | 第13-16页 |
二、侦查程序构造的理论支撑 | 第16-24页 |
(一) 程序正义理论 | 第16-17页 |
(二) 人权保障理论 | 第17-19页 |
(三) 侦查效率理论 | 第19-21页 |
(四) 科学化与合理化理论 | 第21-24页 |
三、国外侦查程序构造情况比较 | 第24-31页 |
(一) 英美法德日意等国刑事侦查程序构造比较 | 第24-30页 |
(二) 两种模式的比较 | 第30-31页 |
四、我国侦查程序构造的缺陷 | 第31-37页 |
(一) 强制侦查权的行使 | 第31页 |
(二) 行政化色彩过于浓厚 | 第31-33页 |
(三) 侦查机构权限的无制约 | 第33-34页 |
(四) 程序化色彩淡薄且缺乏诉讼化的程序建构 | 第34-37页 |
五、我国侦查程序构造的理性化重塑 | 第37-43页 |
(一) 对我国侦查程序中的强制措施建立司法审查机制 | 第37-38页 |
(二) 建立科学化合理化的强制措施体制 | 第38-39页 |
(三) 赋予被告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 | 第39页 |
(四) 赋予侦查阶段辩护权 | 第39-40页 |
(五) 建立侦押分离之制 | 第40-41页 |
(六) 全面建立录音录像制度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