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一、民事诉讼自由心证制约机制概述 | 第15-20页 |
(一) 自由心证的词源和含义 | 第15-16页 |
1、自由心证的词源 | 第15页 |
2、自由心证的含义 | 第15-16页 |
(二) 自由心证存在的合理性 | 第16-17页 |
1、自由心证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 第16-17页 |
2、自由心证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 | 第17页 |
3、自由心证充分发挥了法官的主观能动性 | 第17页 |
(三) 自由心证制约的必要性 | 第17-20页 |
1、保障法官享有的“自由”不被滥用 | 第18页 |
2、抑制法官个人因素对心证的影响 | 第18-20页 |
二、民事诉讼中自由心证制约机制的比较法考察 | 第20-25页 |
(一) 大陆法系自由心证的制约机制 | 第20-22页 |
1、心证的形成受限于经验法则和逻辑规则 | 第20页 |
2、心证的形成源于辩论意旨和证据 | 第20-21页 |
3、心证的形成须达到法定的证明标准 | 第21页 |
4、心证的结果在判决书中说明理由并公开 | 第21-22页 |
(二) 英美法系自由心证的制约机制 | 第22-23页 |
1、独具特色的高度复杂的证据可采性规则 | 第22-23页 |
2、民事诉讼证据排除规则有松动化趋势 | 第23页 |
(三) 两大法系自由心证制约机制的比较 | 第23-25页 |
1、两大法系自由心证制约机制之不同点及原因 | 第23-24页 |
2、两大法系自由心证制约机制之共同点及原因 | 第24-25页 |
三、我国民事诉讼自由心证制约机制建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5-30页 |
(一) 我国民事诉讼自由心证制约机制建构的必要性 | 第25-27页 |
1、司法实践中“超自由心证”解决之要求 | 第25-26页 |
2、自由心证相关制度健全之必需 | 第26-27页 |
(二) 我国民事诉讼自由心证制约机制建构的可行性 | 第27-30页 |
1、证据理论的深入研究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 | 第27-28页 |
2、自由心证的司法实践为其提供了现实基础 | 第28-29页 |
3、审判独立的立法规定为其提供了法律基础 | 第29-30页 |
四、我国民事诉讼自由心证制约机制建构的初步设想 | 第30-45页 |
(一) 我国民事诉讼自由心证的内在制约机制 | 第31-33页 |
1、经验法则对自由心证的制约 | 第31-32页 |
2、逻辑规则对自由心证的制约 | 第32页 |
3、证明标准对自由心证的制约 | 第32-33页 |
(二) 我国民事诉讼自由心证的外部制约机制 | 第33-45页 |
1、对自由心证进行制约的制度性措施 | 第34-38页 |
2、对自由心证进行制约的程序性保障 | 第38-42页 |
3、证明责任对自由心证的制约 | 第42-43页 |
4、证据规则对自由心证的制约 | 第43-45页 |
五、我国民事诉讼自由心证制约机制视野下的民事司法改革 | 第45-50页 |
(一) 制定科学的证据规则——确定心证合理范围 | 第45-47页 |
1、我国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现状分析 | 第45-46页 |
2、我国民事诉讼证据规则之完善 | 第46-47页 |
(二) 判决书说理的强化——实现法官心证公开 | 第47-50页 |
1、判决书说理及公开现状考察 | 第47-48页 |
2、判决书公开心证之改革要点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