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甘油的现状及发展 | 第9-11页 |
·甘油的理化性质及用途 | 第9页 |
·甘油的生产方法 | 第9-10页 |
·发酵法生产甘油 | 第10页 |
·甘油的合成机理 | 第10-11页 |
·产甘油假丝酵母 | 第11页 |
·3-磷酸甘油脱氢酶 | 第11-12页 |
·3-磷酸甘油酯酶 | 第12-13页 |
·融合蛋白 | 第13-14页 |
·酶活力测定以及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酶的活力 | 第14页 |
·影响酶活力的因素 | 第14-15页 |
·本课题的立题意义以及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7-27页 |
·实验材料 | 第17-18页 |
·实验仪器 | 第17页 |
·实验材料 | 第17-18页 |
·实验所用菌株和质粒 | 第17页 |
·化学材料 | 第17页 |
·培养基 | 第17-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27页 |
·产甘油假丝酵母染色体DNA 的制备 | 第18-19页 |
·酿酒酵母染色体DNA 的制备 | 第19页 |
·PCR 引物设计 | 第19-20页 |
·PCR 扩增体系及反应条件 | 第20页 |
·PCR 产物回收 | 第20页 |
·质粒DNA 的提取 | 第20页 |
·质粒pMD18-T 与PCR 产物的连接 | 第20页 |
·重组质粒pET-28a-CgGPD1 的构建 | 第20-21页 |
·重组质粒pET-28a-ScGPD1 的构建 | 第21页 |
·重组质粒pET-28a-ScGPP2 的构建 | 第21页 |
·重组质粒pEtac-CgGPD1- ScGPP2 的构建 | 第21-22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22页 |
·转化大肠杆菌 | 第22页 |
·重组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 第22页 |
·粗酶液的制备 | 第22-23页 |
·酶的Ni-NTA 纯化 | 第23页 |
·胞浆3-磷酸甘油脱氢酶酶活力测定 | 第23页 |
·3-磷酸甘油酯酶酶活力测定 | 第23页 |
·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SDS-PAGE | 第24页 |
·酶学性质的研究方法 | 第24页 |
·3-磷酸甘油酯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 第24-25页 |
·pET-28a-ScGPP2/BL21 的全细胞转化 | 第25页 |
·3-磷酸甘油的检测 | 第25-26页 |
·重组菌株pEtac-CgGPD1-ScGPP2/BL21 的发酵过程 | 第26页 |
·重组菌株pEtac-CgGPD1-ScGPP2/BL21 的发酵样品的分析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7-47页 |
·产甘油假丝酵母和酿酒酵母胞浆3-磷酸甘油脱氢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与对比 | 第27-35页 |
·pET28a-CgGPD1 重组质粒构建及分析 | 第27页 |
·产甘油假丝酵母胞浆3-磷酸甘油脱氢酶(CgGPD1)的诱导表达与纯化 | 第27-28页 |
·pET28a-ScGPD1 重组质粒构建及分析 | 第28-29页 |
·酿酒酵母胞浆3-磷酸甘油脱氢酶基因的诱导表达以及该酶的纯化 | 第29-30页 |
·产甘油假丝酵母和酿酒酵母胞浆3-磷酸甘油脱氢酶酶学性质的研究与对比 | 第30-34页 |
·酶的最适pH 值研究与对比 | 第30-31页 |
·酶的pH 稳定性研究与对比 | 第31-32页 |
·酶的最适温度研究与对比 | 第32页 |
·酶的热稳定性研究与对比 | 第32-33页 |
·金属离子以及EDTA 对两种酶的不同影响 | 第33-34页 |
·Km 值及Vmax 的测定与对比 | 第34页 |
·金属离子对产甘油假丝酵母发酵的影响 | 第34-35页 |
·酿酒酵母3-磷酸甘油酯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酶学性质的研究以及以3-磷酸甘油为底物的全细胞转化 | 第35-41页 |
·pET28a-ScGPP2 重组质粒构建及分析 | 第35-36页 |
·3-磷酸甘油酯酶SDS-PAGE 验证图 | 第36-37页 |
·酶的最适反应pH 值和pH 稳定性研究 | 第37-38页 |
·酶的最适反应温度研究 | 第38页 |
·酶的热稳定性研究 | 第38-39页 |
·不同金属离子以及EDTA 对酶活的影响 | 第39页 |
·Km 值及Vmax 的测定 | 第39-40页 |
·以3-磷酸甘油为底物全细胞转化合成甘油 | 第40-41页 |
·酵母甘油合成关键酶基因CGGPD1 和SCGPP2 在大肠杆菌中的共表达 | 第41-45页 |
·重组质粒pEtac-CgGPD1-ScGPP2 的构建及酶切验证 | 第41-42页 |
·重组质粒pEtac-CgGPD1-ScGPP2 的SDS-PAGE 分析 | 第42页 |
·重组菌株pEtac-CgGPD1-ScGPP2/BL21 发酵结果 | 第42-45页 |
·重组菌株pEtac-CgGPD1-ScGPP2/BL21 发酵过程中CgGPD1 酶活变化情况 | 第42-43页 |
·重组菌株pEtac-CgGPD1-ScGPP2/BL21 发酵过程中ScGPP2 酶活变化情况 | 第43-44页 |
·重组菌株pEtac-CgGPD1-ScGPP2/BL21 甘油发酵情况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7页 |
·展望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