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4页 |
·前言 | 第9-10页 |
·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第10-17页 |
·天然生物材料 | 第11-14页 |
·珊瑚骨衍生材料 | 第12页 |
·天然骨衍生材料 | 第12-13页 |
·陶瓷化骨 | 第13-14页 |
·高分子生物材料 | 第14-15页 |
·生物活性陶瓷 | 第15-16页 |
·陶瓷/聚合物基生物复合材料 | 第16页 |
·生物活性复合材料 | 第16-17页 |
·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 第17-20页 |
·骨 | 第17-18页 |
·骨膜 | 第18页 |
·骨髓来源的种子细胞 | 第18-20页 |
·骨髓基质细胞 | 第18页 |
·间充质干细胞 | 第18页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第18-19页 |
·骨外组织 | 第19-20页 |
·细胞因子 | 第20-22页 |
·骨形态发生蛋白 | 第20页 |
·转化生长因子 | 第20-21页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第21页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第21页 |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 第21-22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内容 | 第22-23页 |
·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骨髓基质细胞成骨转化培养条件的优化及成人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研究 | 第24-39页 |
·引言 | 第24页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4-27页 |
·主要试剂及溶液 | 第24-25页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5页 |
·病例来源 | 第25页 |
·骨髓基质细胞成骨转化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25-27页 |
·成人骨髓基质细胞的原代培养 | 第25-26页 |
·丹参浓度确定 | 第26页 |
·传代细胞的条件培养 | 第26-27页 |
·成人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研究 | 第27页 |
·原代细胞培养 | 第27页 |
·碱性磷酸酶(A KP )细胞化学染色 | 第27页 |
·骨样组织鉴定 | 第27页 |
·碱性磷酸酶(A K P )活性检测 | 第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8页 |
·骨髓基质细胞成骨转化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27-33页 |
·原代细胞培养 | 第27-29页 |
·传代条件培养 | 第29-30页 |
·条件培养对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30-31页 |
·条件培养对细胞分裂指数的影响 | 第31页 |
·条件培养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转化的影响 | 第31-33页 |
·成人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研究 | 第33-36页 |
·骨髓基质细胞培养 | 第33-35页 |
·碱性磷酸酶( A K P ) 染色 | 第35页 |
·骨样组织的鉴定 | 第35页 |
·碱性磷酸酶(A K P )活性检测 | 第35-36页 |
·讨论 | 第36-38页 |
·本章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磷酸钙丹参缓释体的制备及评价 | 第39-63页 |
·引言 | 第39页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9-46页 |
·主要材料 | 第39-40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0页 |
·实验分组 | 第40-41页 |
·磷酸钙丹参缓释体的性能检测 | 第41-42页 |
·X RD 分析 | 第41页 |
·F T IR 分析 | 第41页 |
·扫描电镜观察 | 第41页 |
·洗提实验 | 第41-42页 |
·力学性能检测 | 第42页 |
·磷酸钙丹参缓释体安全性评价 | 第42-46页 |
·急性毒性实验 | 第42页 |
·.亚急性毒性实验 | 第42页 |
·溶血实验 | 第42-43页 |
·热原实验 | 第43页 |
·凝血实验 | 第43页 |
·微核实验 | 第43页 |
·肌肉置入实验 | 第43-44页 |
·骨包埋实验 | 第44页 |
·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 第44-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62页 |
·磷酸钙丹参缓释体的性能检测 | 第46-50页 |
·X RD 分析 | 第46-47页 |
·F T IR 分析 | 第47-48页 |
·扫描电镜观察 | 第48页 |
·洗提实验 | 第48-49页 |
·力学性能 | 第49-50页 |
·磷酸钙丹参缓释体安全性评价 | 第50-58页 |
·急性毒性实验 | 第50页 |
·亚急性毒性实验 | 第50页 |
·溶血实验 | 第50页 |
·热原实验 | 第50-51页 |
·凝血实验 | 第51页 |
·微核实验 | 第51页 |
·肌肉包埋实验 | 第51-54页 |
·骨包埋实验 | 第54-56页 |
·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 第56-58页 |
·讨论 | 第58-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陶瓷化骨的表面改性及骨组织工程学研究 | 第63-74页 |
·引言 | 第63页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63-65页 |
·实验材料 | 第63页 |
·主要试剂 | 第63-64页 |
·主要仪器 | 第64页 |
·陶瓷化骨的制备 | 第64页 |
·陶瓷化骨的表面涂层 | 第64页 |
·复合陶瓷化骨的生物学评价 | 第64-65页 |
·骨髓基质细胞原代培养 | 第64-65页 |
·传代细胞的种植及生长情况观察 | 第65页 |
·体内成骨观察 | 第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3页 |
·大体标本观察 | 第65-66页 |
·陶瓷化骨的组成成分 | 第66-67页 |
·T BC 的表面结构和孔隙率 | 第67-68页 |
·改性陶瓷化骨的生物学评价 | 第68-71页 |
·倒置显微镜观察 | 第68-69页 |
·扫描电镜观察 | 第69-70页 |
·体内成骨观察 | 第70-71页 |
·讨论 | 第71-73页 |
·本章 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74-75页 |
·成人骨髓基质细胞 | 第74页 |
·磷酸钙骨水泥丹参缓释体 | 第74-75页 |
·以改性陶瓷化骨为支架的生物活性骨 | 第75页 |
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90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