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新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文献综述第9-12页
     ·国外文献综述第9-10页
     ·国内文献综述第10-12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研究框架第13-15页
第二章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第15-26页
   ·资产减值准备的基本理论第15-20页
     ·资产概念第15页
     ·资产减值内涵第15-17页
     ·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第17-20页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第20-23页
     ·盈余管理的概念第20-21页
     ·盈余管理的特征第21-22页
     ·盈余管理动机第22-23页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互动关系研究第23-26页
     ·资产减值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现实可能性第23页
     ·盈余管理干预资产减值理论的发展第23-24页
     ·盈余管理促进资产减值理论的完善第24-26页
第三章 新资产减值准则在我国运用的比较分析第26-35页
   ·新旧资产减值准则的比较第26-30页
     ·新资产减值准则增加了可收回金额计量的操作性第26-27页
     ·扩大了资产减值范围,明确了资产减值确认时间第27页
     ·新准则明确规定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第27-28页
     ·新准则引入“资产组”及“总部资产”概念第28-29页
     ·新准则明确了商誉摊销的有关规定第29页
     ·补充和完善了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第29-30页
   ·资产减值准则的国际比较第30-35页
     ·准则的适用范围第30页
     ·减值损失的转回第30-31页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第31-32页
     ·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第32-33页
     ·商誉减值的处理第33-34页
     ·披露的比较第34-35页
第四章 资产减值计提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第35-47页
   ·新准则下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相关性分析第35-40页
     ·研究假设第35页
     ·样本选择第35-39页
     ·指标设计第39-40页
     ·对假设的检验第40页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率的差异性分析第40-41页
     ·假设的提出第40-41页
     ·研究方法及样本的选择第41页
   ·盈余管理动机的回归分析第41-47页
     ·研究假设第42页
     ·模型设定、变量选择及样本数据第42-44页
     ·实证结果分析第44-47页
第五章 完善资产减值准则抑制盈余管理的建议第47-56页
   ·新资产减值准则存在的不足第47-50页
     ·禁止转回长期资产减值会造成诸多矛盾第47-48页
     ·“资产组”在实务操作中将会存在一些问题第48-49页
     ·资产减值的确认基础比较困难,确认方式多样第49页
     ·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的复杂性第49页
     ·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不明确第49-50页
     ·资产的分配带有较大随意性第50页
   ·准则实施环境存在的问题第50-52页
     ·公司治理不完善第51页
     ·信息、价格等要素市场不健全第51页
     ·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判断能力低下第51-52页
     ·外部监督力量比较薄弱第52页
   ·更好实施资产减值政策,抑制盈余管理的建议第52-56页
     ·企业应转变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认识第52-53页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减少利润操纵空间第53-54页
     ·要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第54页
     ·强化和完善资产减值实施的外部环境第54-56页
结束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中小企业板盈余管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下一篇:基于董事会独立性视角的薪酬激励效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