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序章 | 第13-31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3-15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5-25页 |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第25-29页 |
四、论文的重点、难点和认识 | 第29-31页 |
第一章 前近代日本的雇佣制度 | 第31-59页 |
第一节 商家奉公人制度 | 第31-49页 |
·商家奉公人制度出现的历史背景 | 第32-35页 |
·商家奉公人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35-47页 |
·商家奉公人制度的特征 | 第47-49页 |
第二节 手工业者阶层的亲方制度 | 第49-57页 |
·亲方制度出现的条件 | 第50-52页 |
·亲方制度的基本内涵 | 第52-55页 |
·亲方制度的特征 | 第55-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二章 原初型企业雇佣制度 | 第59-109页 |
第一节 明治时代企业雇佣制度形成的外部环境 | 第60-68页 |
·雇佣劳动者的出现 | 第60-64页 |
·近代企业的出现 | 第64-66页 |
·明治时代的产业结构 | 第66-68页 |
第二节 纤维产业的"原生劳动关系" | 第68-80页 |
·"原生劳动关系"出现的历史背景 | 第69-72页 |
·"原生劳动关系"的内容 | 第72-78页 |
·纤维产业"原生劳动关系"的弊害 | 第78-80页 |
第三节 重工业领域的亲方制度 | 第80-88页 |
·亲方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81-83页 |
·亲方制度的基本形态 | 第83-87页 |
·亲方制度的弊端 | 第87-88页 |
第四节 矿山企业的纳屋制度和饭场制度 | 第88-98页 |
·纳屋制度和饭场制度出现的历史背景 | 第89-91页 |
·纳屋制度和饭场制度的发展演变 | 第91-92页 |
·纳屋制度和饭场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92-97页 |
·纳屋制度和饭场制度的解体 | 第97-98页 |
第五节 高岛煤矿的纳屋制度 | 第98-107页 |
·高岛煤矿纳屋制度的形成 | 第99-100页 |
·高岛煤矿纳屋制度的具体内容 | 第100-105页 |
·高岛煤矿纳屋制度的废止 | 第105-107页 |
小结 | 第107-109页 |
第三章 家族主义经营型企业雇佣制度 | 第109-149页 |
第一节 日俄战争之后的企业雇佣环境 | 第109-123页 |
·《工场法》的出台推动雇佣制度的变革 | 第109-118页 |
·产业发展催变雇佣制度 | 第118-121页 |
·工人运动影响雇佣制度的变化 | 第121-123页 |
第二节 家族主义经营下的雇佣制度 | 第123-137页 |
·家族主义经营形成的历史过程 | 第124-126页 |
·家族主义经营的具体内容 | 第126-135页 |
·家族主义经营的评价 | 第135-137页 |
第三节 钟纺的"大家族主义" | 第137-147页 |
·钟纺所面对的劳动问题 | 第138-139页 |
·武藤山治对雇佣制度的改革 | 第139-144页 |
·武藤山治的经营理念 | 第144-147页 |
小结 | 第147-149页 |
第四章 国家权力统制型企业雇佣制度 | 第149-181页 |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企业雇佣环境的变化 | 第149-158页 |
·统制经济体制的形成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丧失 | 第150-153页 |
·军事工业的发展与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 第153-155页 |
·法西斯主义的膨胀对工会的影响 | 第155-158页 |
第二节 战时劳动统制——国家对雇佣制度的规制 | 第158-169页 |
·对企业招工的限制 | 第158-161页 |
·对工资的统制 | 第161-165页 |
·对企业内部培训制度的规范 | 第165-168页 |
·战时劳动统制的影响 | 第168-169页 |
第三节 产业报国运动——国家权力对劳资关系的统制 | 第169-180页 |
·产业报国运动的发展过程 | 第170-171页 |
·产业报国运动的理念 | 第171-173页 |
·产业报国会的组织结构 | 第173-177页 |
·产业报国会的职能 | 第177-179页 |
·产业报国运动对企业雇佣制度的影响 | 第179-180页 |
小结 | 第180-181页 |
第五章 协调型企业雇佣制度 | 第181-217页 |
第一节 战后企业雇佣环境的变化 | 第181-198页 |
·新型经营者的出现和企业制度的变革 | 第182-184页 |
·战后日本劳动法体系的形成 | 第184-191页 |
·战后日本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 | 第191-198页 |
第二节 战后企业雇佣形态的变化 | 第198-208页 |
·经济恢复期——终身雇佣原则的形成期 | 第199-200页 |
·经济高速增长期——终身雇佣原则的确立 | 第200-203页 |
·经济稳定增长期——终身雇佣原则的动摇 | 第203-205页 |
·改革凋整期——终身雇佣制的改革 | 第205-208页 |
第三节 企业人事工资制度的变迁——年功主义与能力主义的消长 | 第208-217页 |
·经济恢复期——完全意义上的年功主义人事工资制度 | 第208-210页 |
·经济高速增长期——年功主义工资制 | 第210-212页 |
·经济稳定增长期——能力主义要素的增强 | 第212-214页 |
·改革调整期——年功主义原则主体地位的丧失 | 第214-217页 |
终章 | 第217-237页 |
第一节 日本企业雇佣制度的特征 | 第217-221页 |
第二节 影响日本企业雇佣制度发展变化的因素 | 第221-229页 |
第三节 日本企业雇佣制度的历史评价 | 第229-232页 |
第四节 对日本企业雇佣制度改革的反思及展望 | 第232-237页 |
参考文献 | 第237-242页 |
日文参考文献 | 第237-240页 |
中文参考文献 | 第240-242页 |
后记 | 第242-243页 |
个人简介 | 第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