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连拱隧道与小净距隧道地震动力响应对比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震害实例与震害特点 | 第10-12页 |
·隧道及地下结构抗震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隧道及地下结构抗震研究基本途径 | 第14-18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动力数值模拟分析基础 | 第20-34页 |
·FLAC3D软件的计算原理 | 第20-22页 |
·FLAC~(3D)运动方程 | 第20-21页 |
·FLAC~(3D)空间差分方程 | 第21-22页 |
·人工边界条件 | 第22-28页 |
·粘性边界的推导 | 第23-25页 |
·粘性边界的波动激励输入 | 第25-27页 |
·自由场边界 | 第27-28页 |
·地震动输入 | 第28页 |
·阻尼 | 第28-30页 |
·地震波的传播及基线校正 | 第30-34页 |
·地震波的传播 | 第30页 |
·地震波基线校正 | 第30-34页 |
第3章 动力响应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 第34-61页 |
·洞身段动力响应对比分析 | 第34-54页 |
·不同围岩地质条件下的地震动力响应对比 | 第34-45页 |
·不同埋深情况下的动力响应对比 | 第45-48页 |
·不同激振方向下的动力响应对比 | 第48-51页 |
·不同地震波强度下的动力响应对比 | 第51-54页 |
·洞口段动力响应对比分析 | 第54-60页 |
·计算参数的选择及模型建立 | 第54-55页 |
·地震动力响应对比分析 | 第55-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4章 中墙与中岩墙的动力响应对比分析 | 第61-67页 |
·洞身段中墙与中岩墙主应力对比分析 | 第61-63页 |
·洞口段中墙与中岩墙主应力对比分析 | 第63-65页 |
·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雅泸高速公路徐店子隧道进口动力响应分析 | 第67-80页 |
·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 | 第67-73页 |
·工程概况 | 第67-68页 |
·地形地貌 | 第68-69页 |
·地层岩性 | 第69-71页 |
·地质构造 | 第71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71-72页 |
·不良地质作用 | 第72页 |
·隧道围岩工程地质特征及分级 | 第72-73页 |
·计算参数的选择及模型的建立 | 第73-74页 |
·地震动力响应结果分析 | 第74-79页 |
·相对水平位移分析 | 第74-76页 |
·内力分析 | 第76-79页 |
·小结 | 第79-8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