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结构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部分 绪论第11-21页
 一、问题提出第11-12页
 二、相关概念界定第12-13页
  (一) 辅导员第12页
  (二) 学校心理辅导第12页
  (三) 能力结构第12-13页
 三、研究现状第13-19页
  (一) 学校心理辅导的定义、模式及体系研究第13-15页
  (二) 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角色定位的有关研究第15-16页
  (三)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研究第16-17页
  (四) 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研究第17-18页
  (五) 有关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结构的研究第18-19页
 四、研究目的、意义、难点及创新点第19页
  (一) 研究的目的第19页
  (二) 研究意义第19页
  (三) 研究的难点第19页
  (四) 研究的创新点第19页
 五、研究方法和文章结构第19-21页
  (一) 研究方法第19-20页
  (二) 文章结构第20-21页
第二部分 辅导员参与心理辅导的可行性分析第21-27页
 一、辅导员心理辅导角色的政策演变第21-23页
  (一) 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角色第21-22页
  (二)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心理辅导者和职业生涯规划并存的阶段第22-23页
 二、辅导员参与心理辅导的职业优势第23-27页
  (一) 辅导员参与心理辅导有着较强的职业优势第23-25页
  (二) 辅导员参与心理辅导存在的不足第25-27页
第三部分 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探究第27-47页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特点第27-33页
  (一) 心理健康的内涵及标准第27页
  (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第27-33页
 二、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第33-37页
  (一) 能力水平、人生观、价值观与岗位职责要求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工作角色适应慢第34-35页
  (二) 繁重的学生事务管理与政治经济待遇差造成的自卑心理和失落感第35页
  (三) 多角色期待和角色转化困惑造成的工作挫败感第35-36页
  (四) 职业发展瓶颈引起的辅导员心理焦虑和烦躁第36-37页
 三、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第37-47页
  (一) 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第38-39页
  (二) 心理咨询的方法第39-40页
  (三) 心理辅导的角色意识第40页
  (四) 沟通能力第40-41页
  (五) 敏锐的洞察力第41页
  (六) 甄别问题的能力第41-43页
  (七) 辅导关系建立的能力第43页
  (八) 解决问题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的能力第43-44页
  (九) 辅导效果的评估和巩固能力第44-45页
  (十) 心理承受和自我调适能力第45-47页
第四部分 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结构模型研究第47-50页
第五部分 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培养、提高的策略第50-55页
 一、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心理辅导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第50-52页
  (一) 加强对辅导员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心理辅导技能的培训,增强其心理辅导的角色意识第50-51页
  (二) 加强辅导员心理素质的提高和自我调适能力的培养第51页
  (三) 辅导员认真学习心理学知识和理论,在工作中培养和锻炼心理辅导能力第51-52页
 二、建立健全心理辅导工作的长效机制第52-55页
  (一) 利用网络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第52-53页
  (二) 定期举办心理沙龙第53页
  (三)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第53页
  (四) 建立班级、宿舍心理健康信息员制度第53-54页
  (五) 心理辅导培训的制度化第54页
  (六) 开展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的考评工作第54-55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5-57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教育科研背景下的教育专家与中小学教师合作模式研究
下一篇: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