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 酸雨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2 酸雨对植物的影响 | 第11-14页 |
·酸雨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11页 |
·酸雨对植物器官的影响 | 第11-12页 |
·酸雨对植物细胞器的影响 | 第11页 |
·酸雨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 第11页 |
·酸雨对植物花器官生长的影响 | 第11-12页 |
·酸雨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12页 |
·酸雨对植物主要代谢过程的影响 | 第12-13页 |
·酸雨对植物光合呼吸代谢的影响 | 第12-13页 |
·酸雨对植物氮代谢的影响 | 第13页 |
·酸雨对植物矿质代谢的影响 | 第13页 |
·酸雨对植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 第13-14页 |
3 外源调节剂在缓解植物酸雨胁迫上的应用进展 | 第14-15页 |
·钙硅调节剂 | 第14页 |
·有机调节剂 | 第14页 |
·稀土调节剂 | 第14-15页 |
4 外源抗坏血酸的应用进展 | 第15页 |
5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2页 |
第二章 模拟酸雨对油菜花期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 第22-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模拟酸雨配置 | 第23页 |
·试验设计 | 第23-24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4页 |
·数据处理 | 第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模拟酸雨对油菜花期植株生物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模拟酸雨对油菜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25-26页 |
·模拟酸雨对油菜花期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26页 |
·模拟酸雨对油菜花期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模拟酸雨对油菜花期叶片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 第27页 |
·模拟酸雨对油菜花期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模拟酸雨对油菜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28页 |
3 讨论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第三章 模拟酸雨对油菜地上部器官中矿质元素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 第32-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页 |
·试验材料 | 第33页 |
·模拟酸雨配置 | 第33页 |
·试验设计 | 第33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33页 |
·数据处理 | 第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41页 |
·模拟酸雨对油菜花期和成熟期地上部器官中N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 第33-35页 |
·模拟酸雨对油菜花期和成熟期地上部器官中P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 第35-36页 |
·模拟酸雨对油菜花期和成熟期地上部器官中K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 第36-37页 |
·模拟酸雨对油菜花期和成熟期地上部器官中Na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 第37-39页 |
·模拟酸雨对油菜花期和成熟期地上部器官中Ca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 第39-40页 |
·模拟酸雨对油菜花期和成熟期地上部器官中Mg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 第40-41页 |
3 讨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外源抗坏血酸对酸雨胁迫下油菜的缓解效应 | 第44-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试验材料和试剂 | 第45页 |
·模拟酸雨配置 | 第45页 |
·试验设计 | 第45-46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6页 |
·数据处理 | 第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外源抗坏血酸对酸雨胁迫下油菜不同生育时期生物量、产量和收获指数的影响 | 第46-47页 |
·外源抗坏血酸对酸雨胁迫下油菜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 | 第47-48页 |
·外源抗坏血酸对酸雨胁迫下油菜花期叶片类胡萝卜素、AsA和GSH含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外源抗坏血酸对酸雨胁迫下油菜花期叶片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49页 |
·外源抗坏血酸对酸雨胁迫下油菜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 第49-50页 |
3 讨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第五章 综合讨论与结论 | 第54-60页 |
1 讨论 | 第54-57页 |
·酸雨胁迫效应 | 第54-56页 |
·酸雨对植物叶绿素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54页 |
·酸雨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54-55页 |
·酸雨对矿质营养代谢的影响 | 第55页 |
·酸雨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外源抗坏血酸缓解效应 | 第56-57页 |
·外源抗坏血酸对酸雨胁迫下叶绿素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56页 |
·外源抗坏血酸对酸雨胁迫下膜系统的影响 | 第56-57页 |
·外源抗坏血酸对酸雨胁迫下非酶系统(AsA、GSH)的影响 | 第57页 |
·外源抗坏血酸对酸雨胁迫下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57页 |
2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