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灾害地质学论文

汶川地震重灾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1 绪论第11-22页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1-14页
   ·地震滑坡危险性研究综述第14-19页
     ·地震滑坡危险性研究进展第14-19页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9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9-22页
2 汶川地震区域地质环境与地表破裂分析第22-37页
   ·自然地理概述第22-24页
     ·地形地貌第23-24页
     ·气象水文第24页
   ·区域地质背景与活动断裂第24-30页
     ·地质构造与新构造活动第24-26页
     ·区域地层岩性第26-27页
     ·龙门山断裂带第27-30页
   ·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分析第30-37页
     ·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第31-33页
     ·龙门山前主边界断裂带第33-34页
     ·后龙门山断裂带第34-35页
     ·汶川地震过程反演分析及预测第35-37页
3 地震地质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第37-62页
   ·汶川地震的基本参数第37-38页
   ·区域地震滑坡易发性快速评估第38-52页
     ·Newmark模型基本理论及进展第40-42页
     ·地震滑坡易发性快速评估第42-52页
   ·区域地震滑坡危险性及损失快速评估第52-59页
     ·地震滑坡危险性快速评估第52-56页
     ·区域承载体及地震滑坡损失评估第56-59页
   ·小结第59-62页
4 基于遥感影像的地震滑坡快速提取和地质灾害强度评估第62-93页
   ·地震滑坡识别提取技术的比较研究第63-75页
     ·石坎河流域地区地震滑坡发育概况第63-65页
     ·基于SPOT-5彩色影像的滑坡快速识别第65-75页
   ·重灾区典型流域的地震滑坡发育特征第75-80页
     ·北川县湔江流域地震滑坡发育特征第75-77页
     ·绵竹市绵远河流域地震滑坡发育特征第77-80页
     ·汶川县岷江流域地震滑坡发育特征第80页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强度评估第80-91页
     ·地质灾害强度评估概述第80-81页
     ·典型流域的地震地质灾害强度评估第81-89页
     ·汶川地震重灾区地震地质灾害强度评估第89-91页
   ·小结第91-93页
5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区域成灾规律及危险性评估第93-138页
   ·区域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第93-99页
     ·崩滑流地质灾害基本类型第93-96页
     ·地震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第96-99页
   ·区域地质灾害成灾要素分析第99-115页
     ·地质构造第99-102页
     ·地形地貌第102-106页
     ·工程地质岩组第106-108页
     ·水系第108-109页
     ·地震参数第109-114页
     ·成灾要素综合分析第114-115页
   ·震后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估第115-124页
     ·信息量模型概述第116-117页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估第117-124页
   ·震后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评估第124-136页
     ·未来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第124-131页
     ·潜在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第131-136页
   ·小结第136-138页
6 文家沟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成因及演化机制分析第138-155页
   ·崩滑-碎屑流研究概述第138-139页
   ·地质背景与触发条件第139-148页
     ·地质构造与地表破裂第139-142页
     ·地形地貌第142-143页
     ·地层岩性与斜坡结构第143-147页
     ·地震动加速度第147-148页
   ·文家沟滑坡-碎屑流形态特征第148-149页
   ·文家沟滑坡-碎屑流运移与演化第149-153页
   ·小结第153-155页
7 结论与讨论第155-160页
   ·结论第155-158页
   ·问题与讨论第158-160页
致谢第160-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71页
附录第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龙江东部盆地群早白垩世岩相古地理研究与油气远景分析
下一篇:赣南崇义—上犹地区与成矿有关中生代花岗岩类的研究及对南岭地区中生代成矿花岗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