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4页 |
·引言 | 第11页 |
·LEA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LEA基因的分布 | 第11页 |
·LEA基因的结构和分类 | 第11-13页 |
·LEA基因表达的调控 | 第13页 |
·LEA蛋白的生理功能 | 第13-14页 |
·基因芯片技术 | 第14-17页 |
·基因芯片的概念及原理 | 第14-15页 |
·基因芯片的制备方法 | 第15页 |
·样品的准备及杂交检测 | 第15页 |
·表达谱基因芯片 | 第15-16页 |
·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 | 第16-17页 |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植物蛋白质组学 | 第17-18页 |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20-2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2 dwf1突变株的TaLEA侧翼序列分析 | 第24-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植物材料 | 第24页 |
·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方法 | 第25-28页 |
·结果 | 第28-38页 |
·转TaLEA小黑杨突变株的获得 | 第28-30页 |
·TaLEA的PCR检测 | 第30页 |
·TaLEA侧翼序列的克隆 | 第30-31页 |
·序列分析 | 第31-37页 |
·整合位点侧翼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37-38页 |
·讨论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3 dwf1突变株与野生型对照的差异转录表达谱分析 | 第40-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植物材料 | 第40页 |
·软件和数据库 | 第40-41页 |
·方法 | 第41-42页 |
·结果 | 第42-47页 |
·总RNA的质量鉴定 | 第42页 |
·芯片杂交结果 | 第42-45页 |
·差异基因的Go分类及Pathway分析 | 第45页 |
·差异基因的功能分类 | 第45-47页 |
·芯片结果的验证 | 第47页 |
·讨论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4 dwf1突变株与野生型对照的差异蛋白表达谱分析 | 第51-7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4页 |
·植物材料 | 第51页 |
·试剂 | 第51页 |
·实验仪器 | 第51页 |
·缓冲液的配制 | 第51-52页 |
·实验方法 | 第52-54页 |
·结果 | 第54-67页 |
·dwf1突变株与野生型对照的双向电泳图谱 | 第54-56页 |
·利用无标记定量分析技术对差异蛋白的鉴定及分类 | 第56-67页 |
·讨论 | 第67-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5页 |
附录 | 第85-11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