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导论 | 第13-21页 |
一、研究本课题的必要性与意义 | 第13-14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三、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 第17-18页 |
四、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第一章 中国和平发展对外战略的提出及理论内涵 | 第21-47页 |
一、中国和平发展对外战略的提出 | 第21-24页 |
(一)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提出 | 第21-23页 |
(二)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是对内发展与对外发展的统一 | 第23-24页 |
二、中国提出和平发展对外战略的主要依据 | 第24-42页 |
(一) 中国和平发展的思想渊源 | 第24-33页 |
(二) 中国和平发展的国情要求 | 第33-35页 |
(三) 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条件 | 第35-38页 |
(四) 中国和平发展的历史启示 | 第38-42页 |
三、中国和平发展对外战略的理论内涵 | 第42-47页 |
(一) 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 | 第42-43页 |
(二) 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自身的发展 | 第43-45页 |
(三) 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第45-47页 |
第二章 中国和平发展对外战略的实施成效 | 第47-76页 |
一、中国和平发展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地位 | 第47-51页 |
(一) 切实保障了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 第47-48页 |
(二) 有力驳斥了“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错误论调 | 第48-50页 |
(三) 有效增强了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 第50-51页 |
二、中国和平发展开辟了外交新局面 | 第51-67页 |
(一) 中国与发达国家关系健康发展 | 第51-57页 |
(二) 中国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持续深化 | 第57-60页 |
(三)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 第60-62页 |
(四) 中国多边外交活动成果显著 | 第62-67页 |
三、中国和平发展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 第67-76页 |
(一) 中国和平发展对世界的巨大经济贡献 | 第67-72页 |
(二) 中国和平发展对维护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 | 第72-76页 |
第三章 中国推进和平发展对外战略面临的现实挑战 | 第76-103页 |
一、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经济困难 | 第76-85页 |
(一) 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约束 | 第76-80页 |
(二)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面临的风险 | 第80-83页 |
(三) 能源、气候问题的国际压力 | 第83-85页 |
二、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政治风险 | 第85-90页 |
(一) 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国内政治社会矛盾 | 第86-87页 |
(二) 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外部政治压力 | 第87-90页 |
三、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文化挑战 | 第90-93页 |
(一) 中国文化建设的内部不利因素 | 第90-91页 |
(二) 全球文化交流与冲突带来的挑战 | 第91-93页 |
四、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主权、领土和军事挑战 | 第93-103页 |
(一) 国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 | 第93-96页 |
(二) 西方大国对中国的军事遏制与围堵 | 第96-97页 |
(三) 全球新军事变革带来严峻的挑战 | 第97-98页 |
(四) 周边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 | 第98-100页 |
(五) 新的战略领域竞争日趋激烈 | 第100-103页 |
第四章 对中国进一步推进和平发展对外战略的思考 | 第103-129页 |
一、努力营造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国内外环境 | 第103-109页 |
(一)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 第103-104页 |
(二)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第104-105页 |
(三) 推进友好和平外交,建立全方位对外合作关系 | 第105-107页 |
(四) 坚持和平解决国际纠纷,避免引发或卷入战争 | 第107-109页 |
二、把握对外开放主动权,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 第109-113页 |
(一) 积极稳妥地转变出口增长方式 | 第109-110页 |
(二) 加强和完善资源和技术进口机制 | 第110页 |
(三) 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 第110-111页 |
(四) 进一步加强“走出去”战略 | 第111-112页 |
(五) 完善中外经济关系协调机制 | 第112-113页 |
三、以新安全观为指导,确保国家安全 | 第113-120页 |
(一) 加强国际安全合作,拓展中国安全利益 | 第113-115页 |
(二) 推进新军事变革,构筑国家安全屏障 | 第115-119页 |
(三) 反独促统,打击分裂势力,维护国土完整 | 第119-120页 |
四、加强对外交流,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 第120-124页 |
(一) 重构中国传统战略文化,增进中国文化的普世性 | 第120-121页 |
(二) 以“多元共存”为原则,推动国际文化对话与合作 | 第121-122页 |
(三) 加大对外推广力度,开展多层次文化外交 | 第122-123页 |
(四)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 第123-124页 |
五、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加强国际环境合作 | 第124-129页 |
(一) 树立“绿色 GDP”的观念,实施绿色发展 | 第124-126页 |
(二) 加强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 第126-129页 |
结论 | 第129-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学术论著 | 第140-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