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文学理论论文--文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

中国文学人类学基本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前言第14-19页
 一、论文的研究原则及思路第14-16页
 二、论文的结构安排及分析要点第16-19页
第一章 文学人类学的内涵与边界第19-63页
 第一节 "文学人类学"的歧义第22-35页
  一、文艺本体论讨论中的"人类学转向"第24-27页
  二、文艺本体论讨论中的"文学人类学"分歧第27-30页
  三、文艺本体论语境中的神话-原型批评第30-35页
 第二节 "文学"与"人类学"的结合第35-47页
  一、本体论中的"文学"与"人类学"结合第35-41页
  二、学科交叉中的"文学"与"人类学"结合第41-45页
  三、跨学科多元互动中的“文学人类学”第45-47页
 第三节 学科分类中的"文学人类学"第47-58页
  一、"文学人类学"与"文艺学"第48-51页
  二、"文学人类学"与"人类学"第51-54页
  三、"文学人类学"与"比较文学"第54-58页
 小结:还没有结尾的“结尾”第58-63页
第二章 文学人类学历史的分与合第63-109页
 第一节 中国文学人类学的历史起点第64-76页
  一、文学人类学历史的分歧第64-68页
  二、文学人类学历史起点中的理论问题第68-76页
 第二节 中国文学人类学的历史分期第76-91页
  一、百年文学人类学历史分期的论述第77-79页
  二、新时期文学人类学历史分期的论述第79-83页
  三、文学人类学历史中的认识问题第83-91页
 第三节 海峡两岸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共性与异相第91-109页
  一、大陆与台湾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共性第93-98页
  二、大陆与台湾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异相第98-109页
第三章 文学人类学理论与写作第109-157页
 第一节 中国语境中的"人类学写作"第109-126页
  一、人类学意义上的"人类学写作"第109-114页
  二、文学人类学意义上的"人类学写作"第114-120页
  三、"人类学写作"的理论探讨第120-126页
 第二节 西方语境中的"人类学写作"第126-138页
  一、西方语境中的"人类学写作"第126-131页
  二、人类"表述"问题与"人类学写作"第131-136页
  三、"语言学转向"与"人类学写作"第136-138页
 第三节 人类"表述"问题与文学人类学理论第138-157页
  一、文艺学视野中的文学人类学理论第139-146页
  二、弗莱理论与口头诗学理论的关联性第146-152页
  三、民族志批评与文学人类学批评的互补性第152-157页
第四章 文学人类学的证据与方法第157-203页
 第一节 文学人类学证据法的提出与内涵第158-164页
  一、文学人类学多重证据法的提出第158-162页
  二、文学人类学多重证据法的内涵第162-164页
 第二节 "多重证据法"的历史渊源与现代变革第164-177页
  一、"多重证据法"的历史渊源第164-173页
  二、"多重证据法"的现代变革第173-177页
 第三节 "多重证据法"的意义与不足第177-203页
  一、符号学、证据法学视域中"多重证据法"的意义第177-193页
  二、媒介学视域中"多重证据法"的不足第193-203页
第五章 文学人类学的功能与价值观第203-251页
 第一节 文学的心理治疗与生态伦理功能研究第203-216页
  一、当代"文学治疗"研究的基本状况及价值指向第203-208页
  二、文学治疗原理的阐释第208-212页
  三、文学治疗的生态伦理及文学人类学意义第212-216页
 第二节 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文化之争第216-238页
  一、田野与文本之争第217-222页
  二、口语文化与书写文化之争第222-229页
  三、文学人类学视野中的"多民族文学史观"第229-238页
 第三节 重建文学人类学的价值观第238-251页
  一、重建文学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学观第238-240页
  二、重建文学人类学意义上的审美价值观第240-245页
  三、重建文学人类学意义上的环境伦理价值观第245-251页
结语第251-254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54-264页
后记第264-267页

论文共2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的困境与拯救——库切小说研究
下一篇:文学接受·文学形式·意识形态--五种文学观念下的关系反思与理论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