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第13-14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2.1.1 心理健康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1.2 人格特征概念界定 | 第16页 |
2.1.3 应对方式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2 国内外狱警心理健康状况相关研究 | 第17-20页 |
2.2.1 国外狱警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2.2.2 国内狱警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2.3 国内外狱警人格特征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2.3.1 国外狱警人格特征研究现状 | 第20页 |
2.3.2 国内狱警人格特征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2.4 国内外关于应对方式相关研究 | 第21-23页 |
2.4.1 国外应对方式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2.4.2 国内应对方式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3-26页 |
3.1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23页 |
3.1.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3.1.2 研究假设 | 第23页 |
3.2 研究工具 | 第23-24页 |
3.2.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 第23-24页 |
3.2.2 大五人格问卷 | 第24页 |
3.2.3 应对方式调查问卷 | 第24页 |
3.3 施测程序 | 第24-25页 |
3.4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3.5 统计方法 | 第25-26页 |
第4章 研究结果 | 第26-34页 |
4.1 司法警务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以及应对方式差异分析 | 第26-28页 |
4.1.1 不同性别与年级的司法警务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 | 第26页 |
4.1.2 不同性别与年级的司法警务专业学生的人格特征的差异分析 | 第26-27页 |
4.1.3 不同性别与年级的司法警务专业学生的应对方式的差异分析 | 第27-28页 |
4.2 狱警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以及应对方式差异分析 | 第28-32页 |
4.2.1 不同性别与警龄的狱警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 | 第28页 |
4.2.2 不同学历与婚姻状况的狱警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 | 第28-29页 |
4.2.3 不同性别与警龄的狱警的人格特征的差异分析 | 第29-30页 |
4.2.4 不同学历与婚姻状况的狱警的人格特征的差异分析 | 第30-31页 |
4.2.5 不同性别与警龄的狱警的应对方式的差异分析 | 第31页 |
4.2.6 不同学历与婚姻状况的狱警的应对方式的差异分析 | 第31-32页 |
4.3 司法警务专业学生与狱警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以及应对方式差异分析 | 第32-34页 |
4.3.1 司法警务专业学生与狱警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 第32页 |
4.3.2 司法警务专业学生与狱警的人格特征差异分析 | 第32-33页 |
4.3.3 司法警务专业学生与狱警的应对方式差异分析 | 第33-34页 |
第5章 结论与对策 | 第34-44页 |
5.1 原因分析 | 第34-36页 |
5.1.1 司法警务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具体问题现状 | 第34-35页 |
5.1.2 监狱警察心理素质具体问题现状 | 第35-36页 |
5.2 研究结论 | 第36-41页 |
5.2.1 司法警务专业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 | 第36-37页 |
5.2.2 司法狱警的心理健康、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 | 第37-40页 |
5.2.3 司法警务专业学生与司法狱警的心理健康、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 | 第40-41页 |
5.3 对策建议 | 第41-44页 |
5.3.1 司法警务专业学生职业教育对策建议 | 第41-43页 |
5.3.2 监狱警察狱政管理对策建议 | 第43-44页 |
第6章 研究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历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