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除湿换热器的热泵新风除湿系统构建与实验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2-15页 |
1.2.1 干燥剂除湿 | 第12-13页 |
1.2.2 除湿换热器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2.3 固体干燥剂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4 基于除湿换热器的除湿装置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2.5 热湿传递机理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热泵新风除湿系统设计 | 第17-29页 |
2.1 工作原理 | 第17-19页 |
2.1.1 除湿换热器 | 第17页 |
2.1.2 热泵新风除湿系统 | 第17-19页 |
2.2 设计要求 | 第19页 |
2.3 除湿系统设计计算 | 第19-23页 |
2.3.1 设计参数 | 第19-20页 |
2.3.2 湿负荷计算 | 第20-21页 |
2.3.3 除湿系统中相关参数计算 | 第21-23页 |
2.4 系统介绍 | 第23-28页 |
2.4.1 系统组成 | 第23-26页 |
2.4.2 系统运行原理及控制策略 | 第26-27页 |
2.4.3 数据测量与采集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热泵新风除湿系统的实验研究 | 第29-52页 |
3.1 实验装置 | 第29-38页 |
3.1.1 冷凝侧套管式换热器 | 第29-32页 |
3.1.2 蒸发侧套管式换热器 | 第32-34页 |
3.1.3 热泵压缩机 | 第34-35页 |
3.1.4 热力膨胀阀 | 第35-36页 |
3.1.5 通风风道 | 第36-37页 |
3.1.6 测试用传感器 | 第37-38页 |
3.2 性能评定指标 | 第38-40页 |
3.2.1 除湿性能评价 | 第38-39页 |
3.2.2 能效性能评价 | 第39-40页 |
3.3 典型工况的除湿性能分析 | 第40-42页 |
3.4 运行参数对系统除湿性能的影响 | 第42-50页 |
3.4.1 循环送风量影响 | 第42-43页 |
3.4.2 再生热水温度影响 | 第43-45页 |
3.4.3 系统循环时间影响 | 第45-46页 |
3.4.4 循环水流量影响 | 第46-48页 |
3.4.5 系统送风的舒适性指标 | 第48-49页 |
3.4.6 新风除湿系统能效的提高 | 第49-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热泵新风除湿系统模型建立与计算分析 | 第52-69页 |
4.1 热泵新风除湿系统建模 | 第52-62页 |
4.1.1 除湿换热器模型 | 第52-55页 |
4.1.2 压缩机模型 | 第55-58页 |
4.1.3 冷凝器模型 | 第58-60页 |
4.1.4 蒸发器模型 | 第60-62页 |
4.1.5 热力膨胀阀模型 | 第62页 |
4.2 系统模型求解 | 第62-64页 |
4.2.1 系统模型构建 | 第62-64页 |
4.3 除湿热泵系统模型验证 | 第64-65页 |
4.3.1 模型验证 | 第64-65页 |
4.3.2 误差分析 | 第65页 |
4.4 系统模型模拟分析 | 第65-68页 |
4.4.1 循环送风量影响 | 第65-66页 |
4.4.2 再生热水温度影响 | 第66-67页 |
4.4.3 系统循环时间影响 | 第67-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5.1 研究内容总结 | 第69-70页 |
5.2 课题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申请专利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