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微型NO化学发光分析仪的研制与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引言第12-44页
    1.1 测量NO的意义第12-16页
        1.1.1 NO的工业排放第13-14页
        1.1.2 NO在大气污染中的作用第14页
        1.1.3 呼出气中NO与健康第14-16页
    1.2 直接测量NO的光谱技术及进展第16-20页
        1.2.1 QCL中红外吸收光谱法第16-18页
        1.2.2 光腔衰荡吸收光谱法第18-19页
        1.2.3 石英音叉光声光谱法第19-20页
        1.2.4 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法第20页
    1.3 化学发光测量NO的原理及进展第20-31页
        1.3.1 化学发光反应动力学第20-22页
        1.3.2 化学发光测量NO的原理和影响因素第22-25页
        1.3.3 基于NO化学发光原理测量NO_x、NO_y和NH_3的方法第25-28页
        1.3.4 商品化NO化学发光测量仪的光腔设计第28-30页
        1.3.5 NO分析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第30-31页
    1.4 光电探测器及微弱信号放大技术第31-42页
        1.4.1 光电倍增管的工作原理第31-34页
        1.4.2 光电二极管的原理第34-35页
        1.4.3 光电探测器的噪声分析与抑制第35-40页
        1.4.4 高增益放大器的设计第40-42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42-44页
第2章 微型化学发光分析仪中弱光测量光电模块的设计第44-60页
    2.1 化学发光探测器的选型分析第44-48页
        2.1.1 化学发光探测器的理论分析第45-46页
        2.1.2 光电二极管的噪声抑制方案第46-47页
        2.1.3 光电二极管的选型分析第47-48页
    2.2 高增益光电二极管探测模块的设计第48-53页
        2.2.1 高增益放大电路的设计第48-51页
        2.2.2 高精度模数转换电路设计第51-52页
        2.2.3 微弱信号的传输与电磁屏蔽设计第52-53页
    2.3 光电二极管探测器的高精度温控设计第53-57页
        2.3.1 温控电路的设计第53-54页
        2.3.2 温控模块的结构设计与性能测试第54-57页
    2.4 本章小结第57-60页
第3章 微型化学发光光腔的设计与优化第60-76页
    3.1 光腔与流体仿真介绍第60-61页
    3.2 光腔的模仿真与结构比较第61-65页
    3.3 光腔中气体流场的计算与仿真第65-70页
    3.4 微型光腔的加工及光电模块的集成第70-73页
        3.4.1 3D打印光腔的加工方案第70-71页
        3.4.2 微型光腔的加工与装配第71-72页
        3.4.3 光电模块集成第72-73页
    3.5 本章小结第73-76页
第4章 仪器的整体设计与系统集成第76-94页
    4.1 仪器的整体集成方案第76页
    4.2 微型臭氧发生器的设计第76-82页
        4.2.1 臭氧发生器的原理和方案设计第77页
        4.2.2 微型化臭氧发生器的设计与制造第77-81页
        4.2.3 不同结构的O_3发生器的产率比较第81-82页
    4.3 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与集成第82-87页
        4.3.1 仪器的主控电路设计第83-84页
        4.3.2 交互控制电路设计第84-85页
        4.3.3 系统供电及气泵控制设计第85-86页
        4.3.4 PCB布线与布板设计第86-87页
    4.4 系统的软件设计第87-90页
        4.4.1 LabVIEW软件对ARM硬件编程环境的说明第87-88页
        4.4.2 仪器软件架构第88-89页
        4.4.3 仪器显示与交互性设计第89-90页
    4.5 整机与工作模式介绍第90-91页
    4.6 本章小结第91-94页
第5章 微型化NO分析仪的性能测试第94-108页
    5.1 标准气体的发生平台第94-98页
        5.1.1 标准气体浓度平台搭建第94-97页
        5.1.2 动态气体浓度平台的搭建第97-98页
    5.2 NO气体注入流速的优化第98-99页
    5.3 仪器的动态响应范围和检测限第99-103页
        5.3.1 快速响应模式的性能第100-102页
        5.3.2 高灵敏度模式的性能第102-103页
    5.4 NO分析仪响应时间的测量第103-105页
        5.4.1 快速响应模式下响应时间的测量第103-104页
        5.4.2 高灵敏度模式下响应时间的测量第104-105页
    5.5 与商品化NO分析仪的性能对比第105-107页
    5.6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6章 微型NO分析的初步应用第108-120页
    6.1 机动车尾气NO排放的动态测量第108-113页
    6.2 香烟中NO浓度的快速测量第113-117页
    6.3 吸烟后呼出气NO浓度的测量第117-118页
    6.4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20-124页
    7.1 总结第120-121页
    7.2 创新点第121页
    7.3 后期工作与展望第121-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4页
致谢第134-136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成果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直径泥水盾构推进及泥水平衡技术研究
下一篇:小尺寸高功率密度等离子体放电与材料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