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各种船舶论文--军用舰艇(战舰)论文--潜水艇论文

基于主动压力补偿的低频隔振实验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第12-19页
        1.2.1 正负刚度并联第12-14页
        1.2.2 几何非线性第14-15页
        1.2.3 智能材料非线性第15-16页
        1.2.4 主动压力补偿第16-19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第19-22页
2. 隔振装置原理与理论分析第22-31页
    2.1 原理介绍第22-25页
    2.2 理论分析第25-27页
        2.2.1 系统的动力学方程第25-26页
        2.2.2 补偿方式第26-27页
        2.2.3 系统的状态方程第27页
    2.3 模拟仿真第27-29页
    2.4 速度反馈系数的影响第29-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3. 实验装置机械结构设计第31-45页
    3.1 激振装置第31-35页
        3.1.1 激振方式第31-32页
        3.1.2 激振装置选型第32-33页
        3.1.3 激振装置参数确定第33-35页
    3.2 低频隔振装置第35-44页
        3.2.1 工作台机构第35-39页
            3.2.1.1 结构介绍第35-37页
            3.2.1.2 传感器选型第37-39页
        3.2.2 压力补偿机构第39-44页
            3.2.2.1 集成阀块介绍第40页
            3.2.2.2 液压泵站设计第40-44页
    3.3 本章小结第44-45页
4. 实验装置的压力补偿方式第45-56页
    4.1 信号采集第45-51页
        4.1.1 位移传感器信号采集第45-47页
        4.1.2 拉压力传感器信号采集第47-48页
        4.1.3 液压压力传感器信号采集第48-51页
    4.2 电机控制第51-53页
        4.2.1 振源电机控制第51-52页
        4.2.2 液压泵站电机控制第52-53页
    4.3 系统压力补偿方案第53-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5. 隔振装置实验研究第56-63页
    5.1 实验流程第56-57页
    5.2 数据采集与分析第57-62页
    5.3 本章小结第62-63页
6. 总结与展望第63-65页
    6.1 论文总结第63-64页
    6.2 研究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惯量随动系统双电机同步消隙控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高速铁路接触网在线监测系统实时数据库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