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X区块沙三下稠油油藏注CO2相态行为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技术路线第14-15页
第2章 研究区块概况第15-24页
    2.1 区块概况第15-18页
        2.1.1 构造位置第15页
        2.1.2 勘探开发简介第15-16页
        2.1.3 地层特征第16-17页
        2.1.4 构造特征第17-18页
    2.2 储层特征第18-22页
        2.2.1 岩石学特征第18页
        2.2.2 沉积特征第18-19页
        2.2.3 储层物性特征第19-22页
    2.3 油藏特征第22-23页
        2.3.1 油层展布第22页
        2.3.2 流体性质第22-23页
        2.3.3 温压系统第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地层流体相态实验测试第24-43页
    3.1 地层流体PVT相态实验第24-32页
        3.1.1 实验仪器第24-25页
        3.1.2 实验流程第25页
        3.1.3 地层流体实验样品的配制第25-27页
        3.1.4 地层流体PVT实验第27-32页
    3.2 地层流体注CO_2膨胀实验研究第32-42页
        3.2.1 CO_2的物理化学性质第32-37页
        3.2.2 注气膨胀实验方法第37页
        3.2.3 注CO_2对体系饱和压力的影响第37-38页
        3.2.4 注CO_2对原油体积系数的影响第38-39页
        3.2.5 注CO_2对饱和压力条件下膨胀系数的影响第39页
        3.2.6 注CO_2对溶解气油比的影响第39-40页
        3.2.7 注CO_2对地层原油密度的影响第40页
        3.2.8 注CO_2对原油黏度的影响第40-42页
        3.2.9 实验结果分析第42页
    3.3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沙三下稠油油藏注CO_2相态研究第43-61页
    4.1 油气两相平衡理论基础第43-45页
        4.1.1 组分化学势与逸度第43-44页
        4.1.2 平衡比第44-45页
    4.2 相平衡计算数学模型第45-50页
        4.2.1 物料平衡方程组第45-46页
        4.2.2 热力学平衡方程组第46-49页
        4.2.3 多相流体状态方程的选用第49-50页
    4.3 原油特征化方法第50-53页
        4.3.1 临界参数的估算第51-52页
        4.3.2 拟组分的划分依据第52-53页
    4.4 油气相平衡基本计算方法第53-55页
        4.4.1 气液物质平衡计算法第53-54页
        4.4.2 气液两相稳定性判断第54-55页
    4.5 稠油注CO_2过程PVT相态拟合第55-59页
        4.5.1 拟组分划分第55-56页
        4.5.2 饱和压力及单次闪蒸实验数据拟合第56页
        4.5.3 等组成膨胀实验(CCE)数据拟合第56-57页
        4.5.4 注CO_2膨胀实验拟合第57-59页
        4.5.5 不同CO_2注入比例下的P—T相图第59页
    4.6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5章 沙三下稠油油藏注CO_2扩散系数实验研究第61-83页
    5.1 气液扩散理论基础及测定方法第61-63页
        5.1.1 气液扩散理论基础第61-63页
        5.1.2 扩散系数实验测定方法第63页
    5.2 CO_2在稠油中的扩散系数测量实验研究第63-71页
        5.2.1 实验设计思路与物理模型第63-64页
        5.2.2 实验仪器与步骤第64-65页
        5.2.3 扩散系数求解方法第65-66页
        5.2.4 脱气原油与含气原油扩散系数对比第66-68页
        5.2.5 不同黏度原油扩散系数对比第68页
        5.2.6 实验结果分析第68-71页
    5.3 非平衡扩散模型的建立与求解第71-82页
        5.3.1 数学模型第71-74页
        5.3.2 模型求解第74-78页
        5.3.3 求解结果第78-82页
    5.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6章 结论和建议第83-85页
    6.1 结论第83页
    6.2 建议第83-85页
致谢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航空发动机旋流燃烧器性能数值模拟
下一篇:透明介质下Linnik型白光干涉测量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