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3页
第1章 绪论第18-3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8-2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8-19页
        1.1.2 研究意义第19-2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1-25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21-22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22-25页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25-28页
        1.3.1 研究思路第25-28页
        1.3.2 研究方法第28页
    1.4 论文创新及不足第28-30页
        1.4.1 论文创新第28-29页
        1.4.2 论文不足第29-30页
第2章 全球视野下现代化进程中生态危机思考第30-52页
    2.1 现代化进程中的人类困境第30-42页
        2.1.1 人与自然方面的自然环境之痛第30-33页
        2.1.2 人与社会方面的社会进步之疡第33-39页
        2.1.3 人与文化方面的文化发展之思第39-42页
    2.2 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危机第42-47页
        2.2.1 生态危机的根源第42-44页
        2.2.2 生态危机的特征第44-46页
        2.2.3 生态危机的后果第46-47页
    2.3 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第47-52页
        2.3.1 生态文明的自然维度第47-48页
        2.3.2 生态文明的社会维度第48-50页
        2.3.3 生态文明的文化维度第50-52页
第3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资源第52-74页
    3.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第52-62页
        3.1.1 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观点第52-57页
        3.1.2 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态思想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第57-59页
        3.1.3 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当代价值第59-62页
    3.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第62-70页
        3.2.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观点第63-65页
        3.2.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第65-68页
        3.2.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当代价值第68-70页
    3.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第70-74页
        3.3.1 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观点第70-72页
        3.3.2 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思想的当代价值第72-74页
第4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历程第74-96页
    4.1 生态文明是中国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第74-80页
        4.1.1 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是内在同一的第75-76页
        4.1.2 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蕴涵第76-79页
        4.1.3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原则第79-80页
    4.2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第80-86页
        4.2.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第80-82页
        4.2.2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第82-83页
        4.2.3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第83-84页
        4.2.4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第84-86页
    4.3 十八大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第86-96页
        4.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第86-90页
        4.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第90-93页
        4.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特征第93-96页
第5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96-114页
    5.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理念问题第96-101页
        5.1.1 生态文明建设中“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第96-98页
        5.1.2 生态文明建设中管理层面“碎片化”的理念第98-101页
    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矛盾问题第101-107页
        5.2.1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第101-103页
        5.2.2 生态文明建设与个人意识、责任的矛盾问题第103-105页
        5.2.3 生态文明建设与管理体制不完善的矛盾问题第105-106页
        5.2.4 生态文明建设与国际环境的矛盾问题第106-107页
    5.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根源第107-114页
        5.3.1 经济根源第107-109页
        5.3.2 政治根源第109-110页
        5.3.3 文化根源第110-111页
        5.3.4 社会根源第111-114页
第6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第114-144页
    6.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第114-124页
        6.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第114-118页
        6.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五化”协同发展第118-124页
    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路径第124-128页
        6.2.1 倡导绿色生产方式第124-126页
        6.2.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126-127页
        6.2.3 实现系统循环链接第127-128页
    6.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路径第128-134页
        6.3.1 制度建设第129-130页
        6.3.2 体制改革第130-132页
        6.3.3 政策导向第132-134页
    6.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路径第134-139页
        6.4.1 形成生态伦理观第134-135页
        6.4.2 确立整体生态观第135-138页
        6.4.3 倡导生态消费观第138-139页
    6.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路径第139-144页
        6.5.1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第139-140页
        6.5.2 构建民主和谐社会第140-142页
        6.5.3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第142-144页
第7章 结语第144-148页
参考文献第148-156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制度分析--基于N学院的案例研究
下一篇:市场视阈下大学生就业力结构模型构建及提升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