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认知论文

网络表情包的认知心理过程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8-26页
    1.1 问题提出第8-9页
        1.1.1 选题背景第8页
        1.1.2 选题意义第8-9页
    1.2 网络表情包的发展历程第9-11页
    1.3 理论基础:认知心理学第11-12页
    1.4 理论模型:“人类信息加工系统模型”的四个阶段第12-14页
    1.5 文献综述第14-18页
        1.5.1 关于表情包研究主体的文献综述第15-17页
        1.5.2 关于表情包研究理论的文献综述第17-18页
    1.6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7 研究设计第19-26页
        1.7.1 研究方法第19-23页
        1.7.2 对象选取及资料收集呈现第23-26页
2 第一阶段:环境刺激第26-30页
    2.1 网络表情包的环境信息识别第26-29页
    2.2 网络表情包的大脑信息传输第29-30页
3 第二阶段:感觉登记第30-34页
    3.1 网络表情包的视觉刺激第30-33页
    3.2 网络表情包的图像认知码转换登记第33-34页
4 第三阶段:注意、模式识别第34-39页
    4.1 网络表情包的信息注意识别第34-38页
    4.2 网络表情包的信息转换传输第38-39页
5 第四阶段:记忆第39-44页
    5.1 网络表情包的工作记忆加工第40-43页
    5.2 网络表情包的长时记忆储存第43-44页
6 结论第44-50页
    6.1 网络表情包的认知心理过程阶段差异第44-47页
        6.1.1 感觉登记阶段的差异第44-45页
        6.1.2 注意、模式识别阶段的差异第45-47页
    6.2 网络表情包的认知心理过程阶段特征第47-50页
        6.2.1 感觉登记阶段的特征第47-48页
        6.2.2 记忆阶段的特征第48-50页
致谢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附录第54页
    A 访谈提纲第54页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民网对于“南京大屠杀”的集体记忆构建研究
下一篇:数控机床关键部件制造过程质量与可靠性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