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可靠性工程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2 质量管理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8页 |
2 相关基础理论 | 第18-32页 |
2.1 质量与可靠性相关理论 | 第18-27页 |
2.1.1 质量与可靠性的关系 | 第18-19页 |
2.1.2 质量控制方法 | 第19-23页 |
2.1.3 可靠性控制方法 | 第23-27页 |
2.2 工序质量的波动控制理论 | 第27-30页 |
2.2.1 波动的定义 | 第27页 |
2.2.2 波动的分类 | 第27-28页 |
2.2.3 质量波动的识别与控制 | 第28-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3 数控机床关键部件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 第32-42页 |
3.1 基于相似元的多品种小批量工序能力控制 | 第32-38页 |
3.1.1 工序的相似度度量 | 第32-33页 |
3.1.2 相似工序集合的建立与判定 | 第33-35页 |
3.1.3 统计工序状态判断与控制 | 第35-38页 |
3.2 测量系统分析(MSA)与SPC的融合 | 第38-41页 |
3.2.1 测量系统分析(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 MSA)介绍 | 第38-39页 |
3.2.2 测量系统分析R&R模型 | 第39-40页 |
3.2.3 MSA与SPC的融合 | 第40-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数控机床关键部件制造过程可靠性控制方法研究 | 第42-56页 |
4.1 基于模糊理论的FMECA分析方法 | 第42-49页 |
4.1.1 危害性分析简介 | 第42-43页 |
4.1.2 基于模糊理论的危害性分析 | 第43-49页 |
4.2 基于模糊理论的FTA分析方法 | 第49-52页 |
4.2.1 FTA定性分析 | 第49页 |
4.2.2 基于模糊理论的FTA定量分析 | 第49-52页 |
4.3 质量与可靠性控制方法模型的初步搭建 | 第52-54页 |
4.3.1 当前研究的局限性 | 第52页 |
4.3.2 质量与可靠性控制方法联合应用框架的搭建 | 第52-54页 |
4.4 文章小结 | 第54-56页 |
5 实例分析 | 第56-78页 |
5.1 企业及产品介绍 | 第56-57页 |
5.1.1 企业简介 | 第56页 |
5.1.2 目标产品介绍 | 第56-57页 |
5.2 制造过程质量与可靠性控制方法应用分析 | 第57-77页 |
5.2.1 基于相似元的工序能力控制和MSA融合分析 | 第57-65页 |
5.2.2 基于模糊理论的FMECA分析 | 第65-74页 |
5.2.3 基于模糊理论的FTA分析 | 第74-77页 |
5.3 文章小结 | 第77-78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7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附录 | 第86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6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