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

电动式主动吸振器的研制及性能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被动式或半主动式动力吸振器第12-14页
        1.2.2 作动器及主动吸振技术第14-16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6-18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二章 电动式主动吸振器的基本原理及性能参数第18-26页
    2.1 吸振器的工作原理第18-22页
        2.1.1 吸振器的结构原理第18-19页
        2.1.2 吸振器的减振原理第19-22页
    2.2 吸振器磁路分析方法及数学模型第22-24页
        2.2.1 电磁场基本理论第22-23页
        2.2.2 磁路分析方法第23-24页
        2.2.3 数学模型第24页
    2.3 吸振器性能参数第24-25页
        2.3.1 吸振器性能参数概述第24-25页
        2.3.2 吸振器性能参数分析第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电动式主动吸振器的研制第26-43页
    3.1 电动式主动吸振器的结构第26-27页
    3.2 电动作动器的磁路设计第27-34页
        3.2.1 磁路材料的选择第27-28页
        3.2.2 磁路的结构设计第28-34页
    3.3 片状弹簧的设计第34-38页
        3.3.1 片状弹簧的刚度与模态分析第34-36页
        3.3.2 片状弹簧的应力校核第36-37页
        3.3.3 片状弹簧的刚度测试第37-38页
    3.4 结构件的设计第38-41页
        3.4.1 线圈架第38-39页
        3.4.2 导向轴第39-40页
        3.4.3 外壳与盖子第40-41页
    3.5 电动式主动吸振器样件第41-42页
    3.6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电动式主动吸振器的性能分析第43-59页
    4.1 吸振器电动力-电流特性分析第43-48页
        4.1.1 电动力分析基本原理第43-44页
        4.1.2 电流大小的影响第44-46页
        4.1.3 电流频率的影响第46-48页
    4.2 吸振器电-热耦合分析第48-52页
        4.2.1 热分析理论第49-50页
        4.2.2 仿真分析过程第50-51页
        4.2.3 分析结果第51-52页
    4.3 吸振器驱动力性能测试第52-57页
        4.3.1 试验原理及设备第52-54页
        4.3.2 试验方法第54-55页
        4.3.3 试验结果第55-57页
    4.4 试验验证与误差分析第57-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电动作动器的优化设计第59-66页
    5.1 新型电动作动器结构第59-60页
        5.1.1 提出依据第59页
        5.1.2 结构介绍及优化目标第59-60页
    5.2 结构参数对磁路特性的影响第60-63页
        5.2.1 正交试验设计第60-61页
        5.2.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第61-63页
    5.3 作动器电动力分析第63-65页
    5.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6.1 研究总结第66-67页
    6.2 研究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动汽车复合电源系统设计与功率分配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主动标记视觉的车距探测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