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1.4.2 案例研究法 | 第19-20页 |
1.4.3 调查研究法 | 第20页 |
1.4.4 实证分析与规范研究结合法 | 第20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20-22页 |
1.5.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0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20-22页 |
2 权力清单制度概述 | 第22-32页 |
2.1 权力清单制度的概念和内涵 | 第22-24页 |
2.1.1 权力清单制度的概念 | 第22-23页 |
2.1.2 权力清单制度的内涵 | 第23-24页 |
2.2 权力清单制度的特征 | 第24-27页 |
2.2.1 全面性 | 第24-25页 |
2.2.2 明确性 | 第25-26页 |
2.2.3 公开性 | 第26页 |
2.2.4 约束性 | 第26-27页 |
2.3 权力清单制度的“三张清单” | 第27-28页 |
2.3.1 “三张清单”之比较 | 第27-28页 |
2.3.2 “三张清单”之关系 | 第28页 |
2.4 权力清单制度的功能定位 | 第28-32页 |
2.4.1 法治政府定位 | 第28-29页 |
2.4.2 阳光政府定位 | 第29-30页 |
2.4.3 服务政府定位 | 第30页 |
2.4.4 廉洁政府定位 | 第30-32页 |
3 相关理论与分析框架 | 第32-40页 |
3.1 制度创新的概念和主体 | 第32-34页 |
3.1.1 制度创新的概念 | 第32页 |
3.1.2 制度创新的主体 | 第32-34页 |
3.2 制度创新相关理论 | 第34-36页 |
3.2.1 有关制度创新过程的理论 | 第34-35页 |
3.2.2 有关制度创新动力的理论 | 第35-36页 |
3.3 运行机理与分析框架 | 第36-40页 |
3.3.1 制度创新过程运行机理 | 第36-37页 |
3.3.2 分析框架 | 第37-40页 |
4 东湖高新区权力清单制度创新的过程和动力分析 | 第40-51页 |
4.1 东湖高新区权力清单制度创新的过程 | 第40-47页 |
4.1.1 形成“第一行动集团”阶段 | 第40页 |
4.1.2 “第一行动集团”提出并选择制度创新方案的阶段 | 第40-41页 |
4.1.3 形成“第二行动集团”阶段 | 第41-42页 |
4.1.4 “第一行动集团”和“第二行动集团”共同实现制度创新的阶段 | 第42-47页 |
4.2 东湖高新区权力清单制度创新的动力 | 第47-51页 |
4.2.1 强制性动力分析 | 第47-48页 |
4.2.2 诱致性动力分析 | 第48-51页 |
5 东湖高新区权力清单制度创新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 第51-54页 |
5.1 缺乏法治化保障 | 第51页 |
5.2 缺乏动态性机制 | 第51-52页 |
5.3 缺乏多元化监督 | 第52-53页 |
5.4 缺乏有效行政救济 | 第53-54页 |
6 东湖高新区完善权力清单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54-58页 |
6.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第54-55页 |
6.2 构建清单长效更新机制 | 第55页 |
6.3 完善权力多元监督体系 | 第55-56页 |
6.4 构建行政救济综合体系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