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普通生物学论文--保护生物学论文

基于环境异质性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识别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21页
        1.2.1 传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研究进展第15-17页
        1.2.2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工作的影响第17-19页
        1.2.3 生物多样性保护适应气候变化研究第19-21页
    1.3 研究内容第21-23页
        1.3.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3.2 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23-29页
    2.1 自然概况第24-26页
    2.2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概况第26-28页
    2.3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第28-29页
第三章 数据处理及研究方法第29-37页
    3.1 数据源与预处理第29-32页
        3.1.1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物种信息数据第29页
        3.1.2 云南省环境因子数据第29-32页
    3.2 研究方法第32-37页
        3.2.1 生物多样性指标第32页
        3.2.2 环境异质性的计算第32-33页
        3.2.3 环境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相关关系统计分析第33-35页
        3.2.4 基于环境异质性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识别方法第35-36页
        3.2.5 基于环境异质性保护优先区保护效率评估第36-37页
第四章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HDRs研究第37-44页
    4.1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第37-39页
    4.2 环境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的相关关系(HDRs)第39-40页
    4.3 云南省自然区域环境异质性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第40-42页
    4.4 对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启示第42-43页
    4.5 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基于环境异质性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研究第44-81页
    5.1 基于环境异质性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识别第44-50页
        5.1.1 云南省环境异质性的计算第44-47页
        5.1.2 基于环境异质性保护优先区识别第47-50页
    5.2 基于环境异质性云南省PDPCAs、ADPCAs第50-57页
        5.2.1 栅格、乡镇单元尺度空间分布格局第50-51页
        5.2.2 基于环境异质性保护优先区的尺度效应第51-52页
        5.2.3 PDPCAs、ADPCAs空间的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第52-57页
    5.3 基于环境异质性云南省MPA第57页
    5.4 基于环境异质性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保护效率评估第57-65页
        5.4.1 基于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的保护效率评估第57-59页
        5.4.2 基于植被类型的保护效率评估第59-62页
        5.4.3 基于现有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率评估第62-65页
    5.5 最佳环境异质性保护优先区的合理性判识第65-69页
        5.5.1 MPA与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空间关系第65页
        5.5.2 MPA保护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的空间有效性第65-69页
    5.6 基于MPA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空缺分析第69-75页
    5.7 讨论第75-81页
        5.7.1 基于环境异质性保护优先区对当下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第75-78页
        5.7.2 气候变化下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第78-8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1-84页
    6.1 主要结论第81-83页
        6.1.1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分布特征第81页
        6.1.2 云南省自然区域HDRs研究第81-82页
        6.1.3 基于环境异质性云南省保护优先区研究第82页
        6.1.4 基于环境异质性保护优先区的保护空缺分析第82页
        6.1.5 环境异质性保护优先区识别对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第82-83页
    6.2 论文不足及展望第83-84页
附录第84-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OⅠ基因序列和GBS技术的大蠊属4个物种的分子鉴定及系统发育关系初探
下一篇:人类特异miR-941在神经祖细胞中的功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