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小学生交往行为特征的空间塑造研究--以同乐九年一贯制中小学设计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6-11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6页 |
1.2 我国中小学学校现状 | 第6-8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8-10页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0页 |
1.5 本论文研究的对象 | 第10-11页 |
第2章 基于中小学生行为特点的建筑空间需求分析 | 第11-16页 |
2.1 中小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 | 第11页 |
2.2 中小学生交往活动行为分析 | 第11-14页 |
2.3 交往空间的选择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第3章 案例分析 | 第16-20页 |
3.1 北京四中 | 第16-18页 |
3.2 嘉定桃李园实验学校 | 第18-20页 |
第4章 中小学交往空间设计原则 | 第20-23页 |
4.1 整体性 | 第20页 |
4.2 多层次性 | 第20-21页 |
4.3 趣味性 | 第21-22页 |
4.4 安全性 | 第22页 |
4.5 舒适性 | 第22-23页 |
第5章 多层次交往空间设计策略 | 第23-29页 |
5.1 集体交往活动空间——庭院空间 | 第23-25页 |
5.2 年级、跨年级交往空间——平台空间 | 第25-26页 |
5.3 小群体、独处交往活动空间——廊道空间 | 第26-27页 |
5.4 多义性交往空间——灰空间 | 第27-29页 |
第6章 龙岗街道同乐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设计实践 | 第29-35页 |
6.1 整体项目介绍 | 第29-30页 |
6.2 建筑设计分析 | 第30页 |
6.3 建筑设计体现 | 第30-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附件 | 第38-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