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排辈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数据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3 研究框架 | 第13页 |
1.4 主要贡献 | 第13-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33页 |
2.1 儒家文化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2.1.1 非正式制度与文化 | 第15-16页 |
2.1.2 儒家文化的起源与演进 | 第16-17页 |
2.1.3 儒家文化与论资排辈 | 第17页 |
2.1.4 儒家文化与公司治理 | 第17-19页 |
2.2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 第19-23页 |
2.2.1 企业社会责任内涵 | 第19-22页 |
2.2.2 企业社会责任分歧 | 第22-23页 |
2.3 企业环境责任研究综述 | 第23-33页 |
2.3.1 企业环境责任 | 第23-24页 |
2.3.2 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 | 第24-25页 |
2.3.3 环境信息披露与环境绩效 | 第25-27页 |
2.3.4 环境信息披露的衡量方式 | 第27-30页 |
2.3.5 影响环境信息披露的因素 | 第30-33页 |
3 理论基础与假设 | 第33-41页 |
3.1 自愿披露的六大动机假说 | 第33页 |
3.2 披露动机假说的不适用性 | 第33-34页 |
3.3 委托代理与自愿信息披露 | 第34-36页 |
3.3.1 委托代理理论建立基础及内容 | 第34页 |
3.3.2 代理问题与代理成本 | 第34-35页 |
3.3.3 代理成本与自愿信息披露 | 第35-36页 |
3.4 论资排辈文化 | 第36-37页 |
3.4.1 论资排辈的发展 | 第36-37页 |
3.4.2 论资排辈在现代企业中的体现 | 第37页 |
3.5 研究假设提出 | 第37-41页 |
3.5.1 论资排辈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分析 | 第37-38页 |
3.5.2 制度环境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分析 | 第38-41页 |
4 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 | 第41-48页 |
4.1 变量设计 | 第41-45页 |
4.1.1 被解释变量 | 第41-43页 |
4.1.2 解释变量 | 第43页 |
4.1.3 控制变量 | 第43-45页 |
4.2 数据来源与筛选 | 第45-46页 |
4.3 模型设计 | 第46-48页 |
5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8-58页 |
5.1 描述性统计 | 第48页 |
5.2 变量相关性分析与方差膨胀因子分析 | 第48-51页 |
5.3 分组差异分析 | 第51页 |
5.4 多元回归分析 | 第51-54页 |
5.5 稳健性分析 | 第54-56页 |
5.6 进一步分析 | 第56-58页 |
6 研究结论与政策 | 第58-6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8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8-59页 |
6.3 局限性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研究生科研成果汇总表 | 第68页 |